省人大代表欧阳德群:守好基层公共卫生防治第一道防线
2021-01-30 12:08:23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万丹 | 作者:罗霞 | 点击量:19819         

欧阳德群。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罗霞

在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一条中,将“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作为建设健康湖南的指标之一。

“传染病防治关键在于有一个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村、社区就做到早期防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 省人大代表、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欧阳德群从事医疗工作30余年,曾作为负责人参与过非典一线防控工作。1月26日他接受了《法制周报》记者的采访,就我省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存在的一些短板,及完善我省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和提升防治能力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重治轻防”现象依然存在

一旦发生诸如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准确的检测是关键,这就要求公共卫生检测设施设备完善,县区疾控中心专业公卫人员配备到位,以及足额的经费保障。

欧阳德群表示,从目前暴露出的情况来看,“重治轻防”的现象依然存在,医疗机构和群众都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认为疾控机构只是处置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构。

此外,目前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不充分,数据信息互不联通,也是亟需关注的问题。各级疾控中心所涉及的包括疾病监测、预防接种、卫生应急管理、慢性病防治、五大卫生等工作,均未能建立起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系统。

“应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基础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建立多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全方位数据安全管控。”欧阳德群建议,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传染病救治体系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医院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快速反应、甄别诊断、综合救治和控制能力。尤其是重点综合医院感染科的医、教、研整体能力,规范配置隔离诊室和检测仪器设备,规范储备应急处置装备、药品和试剂耗材,确保配备足够数量的负压病房,在发生重、特大突发疫情时可随时有效启用,有效承担传染病监测、发现、诊断和救治等综合防控职能。

其次,是构建多层次、全过程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扩大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招生和公共卫生专业基础人才培养。目前,我省仅有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长沙医学院、湘南学院5所高等本科院校开设了预防医学专业,对于已开设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院校要进一步扩大招生数量,构建涵盖博(硕)士、本科、专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链条的培养机制,夯实我省公共卫生工作的人才基础。

建议加快推动医防融合建设

村、社区是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的“对接点”,是基层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欧阳德群表示,要促进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层面融合,提高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

一方面,要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医防融合培训机制。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制定实施公共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计划。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对公共卫生防治能力的作用。根据气候季节变化和疾病流行特点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案,适时提出传染病、慢性基础病等重点人群的预防方。坚持中西医并重,组织编制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完善中西医联合救治机制。

留住优秀人才,待遇是关键。欧阳德群认为,要提升公共卫生人才待遇保障,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就业后补助政策,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基层疾控、卫生监督、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满足条件的给予学费分年返还。

同时,落实《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科学核定、按需补充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逐步达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配置标准。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