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向芝 )泸溪县兴隆场镇彭总管村通过“一核两治三公开”推动清廉乡村建设。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联动协同,持续发力,把清廉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充分结合。全村连续四年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党组织”,连续十年群众“零上访”,获得“全州文明村”、“全州平安村”、“全州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荣誉。
把握党建引领核心力,培树干部清正之风。该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在清廉乡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号召“两委”带头签订廉政承诺书,建立健全村干部廉政档案,严格执行村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排查廉政风险点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员的监督“探头”作用,将“三重一大”情况作为监督重点,把各项重大决策置于阳光下监督。通过“干部联村组”、轮流坐值班制度、“三级例会”(村支两委例会、党小组例会、村民监督月例会)、院坝会等方式,倾听党员群众的声音,采纳党员群众的建议,坚定不移推行党建引领,做到以村为主,人人参与的创建理念。
强化权利公开管束力,劲吹村务清爽之风。在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将村民纳入村务管理的主体,通过院坝会的形式把村里的事交给村民商量、决定,号召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村务工作,并通过开展“一事一议制度”,每月对政务、干部作风和廉洁履职等情况开展监督,村民家中的院落俨然成为干群互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议事大厅”,丰富“廉形式”。以清廉乡村创建为契机,推动村级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方式从传统单一的点位公开向“平台公开、公开‘唱账’和公开栏实时更新”的“三公开”模式迭代升级,实现对小微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全覆盖监督。
依托法治德治吸附力,涵养民俗清朗之风。一方面依托法治强化矛盾吸附力。在全村5个网格分别成立了“五老会”,主要积极排查和化解组内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商量组内的相关事项,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体系,落实落细责任链条,实现信访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全村成立了乡贤会,每年春节召开乡贤会议,征求村内发展等重大事项的意见或建议,商量村级重大事项。另一方面突出德治浸润和谐民风,以村规民约、先进评选提升村民自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在村人群较集中区域建立了法治广场,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村民群众获取法律知识搭建了便捷的平台,打破了单一灌输式的普法模式,有效提升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乡村廉洁文化阵地是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为营造村居(社区)尊廉、崇廉、尚廉、爱廉的良好氛围,促进基层党风、政风和民风的根本性好转,彭总管村将继续以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村居环境为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点带面,让村里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村务公开更加透明、干群心齐干劲更足。
责编:李颖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