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海事环保审判机制、设立岛屿审判点及巡回法庭、搭建海洋环保平台——
海口海事法院立足海事审判职能 服务保障海南生态文明建设
法制周报记者 万朝晖 王薇
“其海上倾废行为已构成违法,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实际损害及持久影响……”今年3月26日,海口海事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海南首例海洋环保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并当庭宣判,判令被告海南中汇疏浚工程有限公司、陈锶、海口浏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连带赔偿环境污染损害860余万元,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这是海口海事法院加强海洋环保案件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是党中央对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海南作为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岛屿省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其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海口海事法院不断加强海洋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以海洋环保案件的审理为着力点,通过创新构建海事环保审判机制、搭建海洋环保平台、设立岛屿审判点和巡回法庭等,将海洋环保诉讼打造为具有海口海事法院特色的亮点品牌,努力构建共治共享的海洋环境保护新格局。
据统计,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海口海事法院共受理涉海洋生态和海洋环境资源案件116件,其中两宗案件入选2019年度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一宗案件入选全国第九届(2019年度)十大公益诉讼。
设立海上巡回法庭
延伸海事司法管辖触角
制定《海上巡回法庭及岛屿审判点工作制度》,开展覆盖黄岩岛、美济礁等岛屿和水域的海上巡回审判和法治宣传,航程2000余海里。分别在西沙晋卿岛挂牌成立岛屿审判点,在中国海监执法船和“长乐公主”号邮轮上挂牌成立海上巡回法庭,进一步延伸海事司法的有效管辖。
“设立海上巡回法庭及岛屿审判点是海口海事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2号文件精神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部署的具体举措,对于加强海洋的开发和权益保护,推动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海口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建立司法协作联动
形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力
去年9月,海口海事法院对公益诉讼起诉人文昌市检察院诉被告文昌市农业农村局海洋行政公益诉讼一案宣判。该案是海南首例海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经审理,海口海事法院依法确认被告对其辖区海域内的违法定置网未完全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违法,并责令被告单位在6个月内继续履行法定职责。
海口海事法院积极参与海洋环保公益诉讼协作意见前期文件起草、沟通协调工作,促成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等7家单位联合签署该文件,统一规范了海南环保公益诉讼程序。
记者了解到,海口海事法院还与海南海事局、海南海警局等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畅通涉海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推动陆海统筹保护和发展,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
“近日我们将与广州海事法院、北海海事法院签订《“北部湾-琼州海峡”海洋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合作协议》。”海口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介绍说,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部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建立起琼、桂、粤三地司法协作联动、环保信息共享、跨域案件会商的海洋环保海事司法合作机制。
在此之前,海南省检察院第二分院诉福建安达康船务有限公司海洋环保公益诉讼一案中,裁定对直接实施采砂行为的“安达康3699”号船舶实施扣押,但缺少船舶资料,其所处位置更是无从得知,海口海事法院一方面委托厦门海事法院到船籍港核实船舶资料,另一方面向海口海事局请求协助查找船舶位置,使得“安达康3699”号船舶所有权人主动赔款。顺畅的合作机制,为案件高效办理提供了强大助力。
创新海事环保审判机制
筑牢海洋发展法治屏障
今年6月4日下午,海口海事法院海事庭的3名法官与4名人民陪审员对4宗非法采砂引发的海洋环保公益诉讼案件进行了远程合议,随着大家一致意见的形成和裁判文书的签署,该4宗案件的一审程序告一段落。
近年来,海口海事法院创新海事环保审判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海洋环保审判团队。“在全院范围内精心抽选精干审判人员,挑选长期从事海洋资源研究、海洋产业开发的专家学者、民主党派人士等陪审员组成海洋环保公益诉讼七人合议庭。” 海口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说,专业化的审判团队为海洋环保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环保公益诉讼案件中,作为侵权行为人的被告常常怠于应诉,甚至法律文书无法送达,极大阻碍了案件的审理进程。为解决这一困境,承办人主动引导公益诉讼起诉人申请保全,以此督促被告主动现身、积极应诉。今年共对3宗案件中5名被告的财产采取了保全措施,扣押船舶3艘次,查封房产1套,冻结银行账户数十个。财产保全的效果立竿见影,该5名被告一改保全前的避而不见,不仅积极应诉,还有2名被告提供了100万元的现金担保。
“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与刑事案件关联起来,将民事赔偿情况作为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量刑的考量因素,以此促成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调解,并保障赔付款及时全额到位,提高诉讼效益。”海口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口海事法院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案件审理新模式。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院共有5宗案件通过调解和保全方式收回赔偿款200余万元。
如何发挥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教育作用,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对此,海口海事法院在依法审结中央环保督察组关注的金水门水上游船海鲜酒楼涉海洋环境污染的行政案件和美丽沙海域非法倾倒固体垃圾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后,向媒体主动、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及《现场》栏目,《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新闻媒体均对海口海事法院海洋生态环保工作进行了报道。
据了解,海口海事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部署和省委要求,大力推进海事审判“三合一”等一系列改革,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海洋环保司法体系,以实际行动为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贡献海事司法力量。
责编:廖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