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村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常德市公共法律服务围绕偏远山区做文章
2020-10-29 14:27:34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浪浪 | 作者:         

打通农村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常德市公共法律服务围绕偏远山区做文章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罗霞 通讯员 张度


“红马甲”定期穿梭农村宅前屋后,田间地头宣讲法律援助;村民只需在村级电子政务平台人脸识别仪前智能"扫脸",一键即可申请法律援助……

偏远山区受交通不便、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等因素影响,历来存在着"法律服务难找、诉讼官司难打、人身损害难赔"等困境,不但削弱了人民群众对依法维权的信心,更影响到社会大局的平安稳定和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为打通农村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常德市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向偏远山区下沉,结合政务服务下沉的契机,将法律援助初审权限下放到乡村,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将法律服务延伸至末梢,打造“家门口”的法律援助,努力解决居住在广大农村的弱势群体维权不易的难题,为偏远地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家门口即可申请法律援助

金秋十月,石门县的蜜橘红了。“老人家,你知道什么是法律援助吗?”10月19日下午,一队身着红色马甲的法律工作者队伍穿梭在橘林之中,走家串户向村民进行法律援助相关政策宣传。

随同资料一起发放的,还有法律援助问卷调查。“摸准群众真正的需求,针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县司法局副局长王文斋解释。

走家串户宣讲法律援助缘于该县创建的法律援助巡回服务,是县司法局破解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矛盾的有力举措。

2018年10月,因吊机挂钩意外脱落,石门县太平镇50多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熊某从3楼坠落被紧急送医抢救。一方是亟需继续治疗的丈夫,一方是不再支付医药费用的房主与包工头,走投无路的熊某妻子辗转数小时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下跪哭诉。

这一幕,让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吴希翼心痛不已。太平镇距离县城94公里,到县城办事需要2天时间,交通、住宿等花费需要400元左右。

“熊某本来就家庭经济困难,再这么一折腾更是雪上加霜。”他随即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先予执行程序向相关责任方追索医疗费,帮助这个贫困家庭渡过眼前难关。

山区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县总面积、总人口的70%,而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基本集中在县城。虽已经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但村民获取公共法律服务仍很不便捷。

面对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法律需求,如何畅通渠道是吴希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熊某案件加速了这种思考。

当月,该县便建立法律援助巡回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全县各乡镇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现场受理等工作。

今年3月,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县法援中心再次在太平镇茶园村开展巡回工作。子良镇10余名当事人闻讯赶来寻求法律援助,当场受理其中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追讨劳动报酬一案。

在家门口便能申请法律援助,当事人唐汇勇连连直称“没说的”(俚语),“再也不需要转几趟车去县城申请了,不仅节省了金钱,也少费许多精力。”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该制度推行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群众获取公共法律服务不便捷的问题,有效化解了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2019年,县司法局组织前往21个乡镇街道34个村社区,以巡回式法律服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3件,占全年申请类案件总数的60%。

成效明显,但不足也不可忽视。“主要是经费不足和法律工作人员难以集中。”王文斋表示,法律援助经费县级财政一年投入20万元标准已执行了10余年,今年这一标准增加到50万元,属常德市县级地区最多。

经费保障调动了法律工作者积极性。律师值班一天300元,授课一次500元;优秀案件奖励增加15%,良好案件增加10%,不合格案件奖励则在基础上减半。

今年初,县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智能“扫脸”,一键即可申请法律援助。

智能“扫脸”

5分钟完成初审

在常德市,法律援助下沉在全市各县市区百花齐放。

只需在村级电子政务平台人脸识别仪前智能"扫脸",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一览无余。一键填写申请人身份类别、申请条件等信息后,政务代办员即可将法律援助申请表、案件相关资料电子扫描到电子政务平台,直接上传到津市市法律援助中心,完成初审程序不到5分钟。

10月20日上午,《法制周报》记者便在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村级政务平台见到这一幕。

2020年5月,津市市司法局积极与多部门衔接,通过加入政务服务平台,在村(社区)开通法律援助电子窗口。以减环节、减资料、减时限为原则,量身设计法律援助申请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随时调整表格内容。申请资料完整合格的,最快5分钟即可完成审批,比原来节省整整1天至3天时间。

“光这张表,我们就调整了5次。”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赵溢拿着《津市市法律援助申请表》介绍,案件受理后采用与当事人就近原则指派律师,不仅省去法援律师前往市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手续来回奔波之苦,更缩短了办案时间。

今年4月,药山村69岁的钱某丈夫及其儿子在行走时,被一辆三轮车撞上,造成钱某丈夫重伤、儿子死亡。

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事宜多次协商未果。钱某是事实五保户,家庭经济困难。“打官司要那么多钱,我实在拿不出。”钱某无奈地说,好在药山司法所工作人员告知其可通过村级政务平台申请法律援助。

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后,按照就近原则指派在该镇居住的法律工作者钱正朋办理该案。“确实方便了许多,以前我们都要市里拿材料、沟通案情等,现在可直接到村里和当事人沟通,住得近情况更熟悉。”钱正朋如是说。

法律援助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下沉,让老百姓不用跑路的同时,还能用最省心的办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是2018年以来湖南省将法律援助纳入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大潮的最生动的实践。

“所有数据一个平台共享,是不是经济困难一目了然,为法援案件的核实受理等程序提供了方便。”津市市司法局副局长李克斌表示,“案多人少”一直是法律援助中心面临的问题。通过科技手段将法律援助下沉到村级以后,不仅减轻了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压力,更是极大地解决了农村老百姓“法律服务难找、诉讼官司难打难、人身损害难赔”等困境,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增强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浪浪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