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斌 雷昕 通讯员 廖远哲 吴哲
脱贫攻坚的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湖南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之地,更是时不我待。
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纪委监委的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
“铁纪铸铁流,精准是利器。”近日,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湖南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精准执纪、靶向监督,持续深化专项治理,护航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实效。
5月,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奎带队,省纪委机关282名纪检监察干部走进全省51个贫困县的282个贫困村,开展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
9000多名干部下沉一线
春深五月春意浓,四处一片繁忙。
今年5月15日一大早,龙山县茨岩塘镇双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吉章正忙着做饭、洗衣服,看着自家自来水哗哗直流,他高兴地说:“多亏纪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断流了几个月的水终于来了。”
田吉章家的自来水管被村民修路时挖断,一直未得到有效整修。纪检监察干部入村督查时,帮助他解决了这个喝水用水的难题。
这是湘西州纪委监委入村开展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督查取得的实效之一。
为加大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治理力度,5月7日至20日,按照省纪委监委的安排部署,该州875名纪检监察干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走进全州8个县市1110个贫困村,进村入户听民意、摸线索、办信访,现场督促、交办、推动问题整改1083个。
落实“四不两直”要求,一线督导扶贫工作,体现了湖南省纪检监察干部由心而发护航脱贫攻坚的努力。
“去村里看看最远的地方、最穷的人家、最烂的房子,了解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5月中旬,包括省纪委监委机关282名干部在内的全省9086名纪检监察干部,自带铺盖,按照“一人一村、四不两直、吃住在村、至少两天两晚”等要求,入村蹲点督查,实现对全省所有贫困村全覆盖。
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接连部署联县督查、入村督查,出台《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求聚焦脱贫攻坚存在的短板弱项,开展“四个严查”。省纪委监委派出31支队伍,由委领导班子成员等带队,走进51个贫困县,发现并跟踪解决问题140余个。
同时,“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被纳入联县督查重要内容,在去年开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保障5个专题集中治理基础上,新增就业扶贫、住房和饮水安全、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医疗4个专题集中治理,并对5个专题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以上率下推动主体责任落实
扶贫工作要干好,首抓主体责任落实。
今年4月底,桃江县石牛江镇石牛江村村道两旁,刚栽种不久的紫叶紫薇还未发芽,村党总支部书记徐学文隔一两天就要来看看苗木的生长情况。
就在4月初,因为这片地,石牛江村被镇纪委实名通报。“根据镇党委3月初下发的当月工作任务清单,要求在3月15日之前完成栽种。镇纪委在实地督查后指出,村里紫叶紫薇扶贫产业进展缓慢,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栽种任务。”徐学文介绍。
月度工作责任清单是石牛江镇今年3月开始实行的新举措。今年以来,桃江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扶贫领域监督“一县一清单”制度试点,明确了52项监督重点,要求全县各乡镇、有关县直部门对照任务清单,逐条认领、细化,形成各自的责任清单。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加大对清单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与开展监督“双轨推进”,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难免顾此失彼。通过工作清单,为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徐学文告诉记者,被通报后,他带领村干部马上行动,不到40天时间,流转了16户共70多亩土地,昔日荒草地种上了一排排整齐的苗木。
“一张清单”也成为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通过探索建立“党委一张清单,纪委一督到底”的工作机制,当地每月启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将通报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到基层、任务到个人。
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牵头抓总,要求37个省直行业部门开展各自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交办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清单241条。各行业部门对照清单拉条挂账、责任到人,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整改效果逐步显现。同时,开展专项巡视整治工作,确保监督探头延伸到扶贫领域每个角落。省纪委监委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个领域,14个市州建立完善相关制度69项。
在保靖,县纪委监委在全县范围开展巩固拓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共对1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895套房屋逐户逐栋开展全覆盖式排查,排查出房屋质量类问题501个,督促完成整改501个。
在泸溪,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项目建设“提前约谈”、基层治理“村权监督月例会”和“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监督群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郴州市安仁县、苏仙区等地积极探索推行“立巡立改、未巡先改”巡察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巡察全覆盖时间跨度过长、同类问题反复出现等难题,使巡察真正成为护航脱贫攻坚的一把利剑。
集中整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是纪委监督执纪护航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举措。
“明明不是农村户口,却被确定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确实是干部工作不扎实,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日前,湘潭市雨湖区纪委监委在形式主义专项整治中发现了一起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的问题,该区长城乡纪委对其予以立案审查。
今年3月起,长城乡纪委就进行了一次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和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对全乡2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摸排走访,查出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和形式主义方面存在问题3个。
“经过专项整治,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和作风问题及时交办,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组织处理,在扶贫干部中起到了震慑作用。”长城乡扶贫办主任涂娟艳说,现在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提高了,上户走访、读透政策、宣传政策等工作也更加踏实了。
去年1月至1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1129个,处理1262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084人。今年以来,省委出台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意见和20条措施,扶贫系统出台了10条具体规定,取消任何形式的“部门搭车考核”,切实减轻基层迎检、填表报数等负担。
为了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监督治理,省纪委监委坚持运用重点监督一批、直查直办一批、挂牌督办一批、约谈问责一批、通报曝光一批“五个一批”措施来传导压力、形成震慑、推动工作。数据显示,去年前3季度,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直查直办突出问题案件1197件、处理1527人,问责脱贫攻坚工作不力、失职失责的县四套班子成员29人、市县领导干部605人,约谈市县乡领导干部3128人。
俯下身,沉下心,下“绣花”功夫……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一系列扎实动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纪法保障。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