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周报讯(记者李翔 见习记者廖悠悠 通讯员綦小燕 )“通过这次公开听证我认识到了非法捕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愿意和政府签订赔偿协议,购买鱼苗放入湘江,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听证会赔偿磋商阶段,当事人杜某山如是说。
2022年3月29日,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支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指定权利人区农业农村局对辖区内7起非法捕捞水产破坏生态环境案赔偿磋商。听证会邀请了区生态保护联合会成员、人民监督员作为听证员。区农业农村局代表作为案件磋商主体参与听证。
2021年12月期间,杜某山、吴某富等7人先后到湘江长沙段天心区文津渡口、杜甫江阁附近等禁渔区域,使用武斗竿和锚钩组成的禁用渔具进行非法捕捞,被公安民警当场查获。
2022年3月初,天心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将上述线索移送第五检察部后,承办检察官在了解了案件事实后,主动与天心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与7名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开展。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介绍了案件情况,出示了相关证据,并对非法捕捞行为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性,行为人应当承担生态修复责任进行了释法说理。区农业农村局代表、区生态保护联合会成员、人民监督员充分发表了意见。
经评议,听证员一致认为,杜某山等7人非法捕捞的行为对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同意区农业农村局提出的生态损害赔偿意见,建议杜某山等人以增殖放流的形式修复生态环境。听取意见后,杜某山等人当场公开赔礼道歉,主动与农业农村局签订了生态损害赔偿协议。
听证会结束后,天心区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会同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前往湘江大托铺街道河段督促杜某山等人进行现场增殖放流,投放鲢鳙鱼苗共计6000余尾,修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
“公开听证+赔偿磋商”是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新形式,也是加强公益宣传、接受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天心检察始终坚持以“检察蓝”护佑“生态绿”,依法能动履职,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合作,主动发挥督促、协同、支持作用,形成“行政+司法”生态环境保护共为共治的良好局面,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