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讯(通讯员 陈亮)近年来,邵阳双清区消防救援大队立足基层党建新变化新特点新规律,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坚持把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凸显政治属性,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不断完善党建体系和工作格局,加大基础保障力度,开辟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径和新境界。
一、强化“大脑”建设,构建组织谋划“蓝图”,提升党委“领率力”。一是坚持支部统揽抓“学”。党员好不好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看“领头羊”。大队党委始终把党员的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训词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两学一做”“学训词、铸忠诚、创新业、立新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为主线,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二是坚持责任意识抓“深”。 大队党委成立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列出5个方面25个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党建方向和任务。出台《大队党员积分管理办法》,以“分类积分、量化考核、底线管理,奖优罚劣”的原则进行党员积分管理考核,形成党员管理教育评价体系。三是坚持日常党务抓“实”。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完善“支部议事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等制度,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层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党建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保证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作用发挥有舞台,形成集“宣传、管理、教育、服务、辅助决策”于一体的组织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党建模范站点。坚持功能完善,综合设置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团活动室、荣誉室、党建文化墙、先锋模范墙”等党员精神家园和学习教育活动前沿阵地,积极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吸引指战员驻足浏览学习,成为消防营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提升“肌肉”质效,打造基层硬核“品牌”,增强队伍“凝聚力”。一是注重规矩垂范“立标杆”。大队党委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在完成规定内容和动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多形式、全方位、全覆盖的党建活动,给党员队伍注入新活力。每次党建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确定主题、报备计划、拟定议程,做到“主题、形式、议程”三提前;细化方案、靠实责任,强化组织,做到“时间、人员、效果”三落实, 通过“三提前三落实”制度的实施,切实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和规范性,确保每次活动有序组织、按期开展,取得实效。二是创新融合引领“新导向”。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打好“智慧党建”品牌。用好“碎片化”时间,党组织书记按时推送党的理论知识链接给每名党员,推行党员政治生日赠送“一张贺卡、一句祝福、一本好书”活动,让每一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依托支队工作群在民主生活、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工作实施网上晾晒,促进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全面引航思想“凝共识”。科学制定每月主题党日,开展“观看红色电影”、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不断深化“主题党日”内涵,积极开好上好“书记大讲堂”,开展授课辅导、主题演讲、座谈讨论等活动。采取“队内+队外”党建模式相补充相融合,大队干部主动到江西井冈山、郴州宜章等地参观学习,与中石化、邮政储蓄银行等优秀党建单位交流沟通,激励指战员不忘历史、退役不褪军人本色。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寓教寓乐的教育模式,真正达到了强化理论、拓宽视野、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学用结合的目的,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
三、打好“心脏”基石,建好党建阳光“平台”,聚合发展“牵引力”。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对接、压茬推进、深度融合,使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加饱满。一是融汇资源抓“共建”,做实“家队共育”。创新“大联系大台账大帮带”制度,建立“双清一家人家属联络群”,管理教育触角延伸到家庭。每季度召开“党员对表会”,党员在汇报思想的同时,把“晾晒”工作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风气。把好活动纪实“五个关口”即微信通知关、智慧党建打卡关、学习记录关、图片纪实关、资料归档关,全面规范完善基层党建基础台账资料“五本三册一证一档”(即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党小组会议记录本、党日活动记录本、党课学习笔记本、综合业务学习本;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党费收缴册;党员缴费证;党员个人档案),提升“两个支部”的工作能力和“两类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党员+骨干”轴心作用,以党员骨干为根本轴心,及时更新队内年轻、困难、后进3类名册,通过“先进带后进”的形式, 3年来大队共签订帮扶协议42份,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工作氛围。二是融创品牌抓“共育”,做实“三方联建”。创新党组织“1+2三方融创”联建模式。由邵阳市双清区东大路消防救援站党支部牵头,与邵阳市双清区邵水桥社区党总支、邵阳市中医医院后勤第一党支部形成“三方融创”党组织联建机制,严格落实“每月有活动、每季有学习、半年有联席”,实现“共建组织、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自党组织签订协议以来,三方召开党建联席会8次,开展文化宣传、消防宣传、医疗咨询等志愿服务20余次,参与活动群众5000余人,为行业间党建工作高度融合提供了样板。三是融通路径抓“共享”,做实“党员说事”。针对传统“三会一课”从上而下的模式不能完全反映党员心声的问题,大队在完善党务阳光公开制度的同时,遵循“消防员第一”的原则,推行以“说、议、办、评”为内容的“党员说事”民主制度。提高消防员支部成员比例,各班设立支部“党员联络员”,确立“党员说事日”,由普通党员来说、支部委员汇总,不断搜索队伍新情况、新问题,切实采用自下而上的角度找矛盾问题,让党员反映问题有渠道,组织解决难事有抓手,激发党员参与基层事务的热情,切实将基层民主落到实处。四是融合体系抓“共筑”,做实“温暖红门”。为切实把党建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大队在营区门口设立“爱心服务驿站”,全天候实行值班制度,实行“一个窗口、上下联动、贴心服务”的工作机制,该站结合大队工作职能和群众需要提供了消防业务咨询、社会救助、短暂歇息、医疗急救等10个服务项目,真正打造便民利民的“爱心小屋,并结合群众实际需求不断拓展爱心服务驿站功能,打造“贴民情、解民忧”的党建工作品牌,把党建和创文活动中取得的成效,转化为促进工作的新生动力和促进发展的资源优势,为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大队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利用问卷、座谈等方式倾听指战员心声,对篮球场等娱乐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利用好“消防员之家”,扎实开展“队站开放、家属进站”活动,努力打造暖心队站,构建“人累心不累”工作环境。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