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态修复 擦亮“世界锑都”名片 ——专访省人大代表曾伯怡
2022-01-20 11:48:38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万丹 | 作者:罗霞 曾金春 | 点击量:23307         

省人大代表、冷水江市委书记曾伯怡。

湖南日报记者 赵持 摄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罗霞 曾金春

1月17日上午,省长毛伟明代表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推进“锰三角”、锡矿山等重点区域矿山、废弃矿山和尾矿库治理。

锡矿山作为重点区域矿山治理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湖南省委省政府对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记者注意到,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冷水江市委书记曾伯怡提交的两份建议,均与锡矿山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及发展相关。

百年矿山欠下生态账

锡矿山位于冷水江市与新化县交界处,已有124年锑矿采炼历史,素有“世界锑都”之称。

锡矿山也是名副其实的红色热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省建立的第一个企业党支部就诞生于锡矿山,锡矿山也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驻地。

作为百年老矿,锡矿山地区为全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遭受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欠下了沉重的生态账。

近年来,冷水市把锡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推进锡矿山地区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转型发展,累计投资20多亿元,全面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

3年区域环境治理攻坚战,虽破解了一批难题,打通了一批堵点,使锡矿山区域面貌发生根本性、历史性好转,但生态风险仍然存在。一方面是砷碱渣处理难,另一方面是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的严重的污染,影响人数众多。

而目前,矿山区域锑资源整合仍处于初步阶段,民营涉锑企业规模较小、工艺技术落后,难以经受市场的冲击,更难维系在世界锑产业的话语权。

生态与工业融合发展再迎生机

“要实现锡矿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实现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得益彰,必须持续开展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曾伯怡表示,为推动锡矿山区域环境根本性好转,冷水江市计划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第2个“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实施项目20个,总投资约18.61亿元。“冷水江市本级财力有限,希望省委省政府继续支持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资金及政策上予以支持。”

结合当前锑冶炼企业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的实际情况,曾伯怡建议参照国家整顿稀土行业秩序模式,对全省现有的涉锑企业实施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在锡矿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立从精锑到锑白,再到下游的阻燃母粒料、乙二醇锑、焦锑酸钠等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提高锑产品在国际上的定价权。

曾伯怡说,作为资源型枯竭城市冷水江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就是立足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锡矿山区域的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它的成功治理与发展,也必将成为全国矿区修复与发展的示范。“建议将锡矿山区域作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试点打造,在锡矿山区域设立有色金属产业园,并在园区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真正把‘世界锑都’名片擦亮,打造真正的世界锑行业‘航母’。”

半个多月后,便是立春时节。曾伯怡期待,从省两会吹出的春风,能为这座百年矿山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