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用心做好水文章 宜章县高度重视巡视整改意见大力解决民生问题
2021-09-06 23:11:07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万丹 | 作者:雷昕 | 点击量:30762         

文明南路老城区地下排水工程改造中。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雷昕 见习记者 刘建军

“多亏了巡视组帮忙协调,我们终于告别了用肩挑水的历史……”宜章县杨梅山镇杨柳村村民曾国军一边惬意地在水池里洗菜,一边对记者笑着说。

多年来,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片区冬季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与此同时,宜章县城内老城区因为内涝问题突出,部分市民常年受到雨水之困,群众反映强烈。

2020年9月,省委巡视组进驻宜章县开展常规巡视,收到部分群众反映缺水、积水等问题,迅速向宜章县委交办,要求宜章县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行立改。针对巡视整改指出的上述问题,去年至今,宜章县委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整改落实,用心做好水文章。

倒排工期解决高山群众喝水难

杨梅山镇平和片区位于海拔600米B800米的山地。9成以上的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溶洞和裂隙较多,地表水渗漏严重。因为地势问题,宜章县东部乡镇降雨量多在1月B9月,时间比较集中,下半年基本持续干旱,导致秋冬季存在季节性缺水严重,杨柳、城头、平和、杨梅山、田舍、水落岱等村5641人喝水难。

对季节性缺水的日子,71岁的杨柳村村民邓春凤老人记忆犹新:“每天5点要起来赶往500米外的一口水井,有时候晚上还要打着手电筒去担水,挑水来回一趟要半小时,每天五六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挑水的辛酸给村民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尽管县委、县政府每年安排30万B40万元的经费,由杨梅山镇政府安排消防车定期为缺水的村民送水,但治标不治本,村民用水仍然不方便。”杨梅山镇镇长黄松林介绍。

接到巡视反馈意见后,宜章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高规格问题整改专班。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主要责任领导、一个牵头责任单位、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县委书记认真落实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整改专班多次进行实地踏勘,甄选最优工程方案。

在省委巡视组的跟踪督办下,2020年11月13日,平和片区抗旱应急提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今年1月,1期工程已实现供水范围内通水,解决了杨柳、城头、平和3个村3155人的生活用水问题。目前,2期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年内可以让当地村民用水无忧。

紧盯问题解除老城区内涝之困

高山群众缺水问题解决了,老城区内涝问题同时摆上了案头。

2020年9月,省委巡视组巡视期间,发现宜章县城老城区内涝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省委巡视组深人了解问题实质后,及时给出了整改意见。

“文明南路位于老城区。随着城区建设规模扩大,原有排水管道因为断面设计过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排水需要。一到暴雨天气,无法及时消纳的雨水就从雨水口和检查井倒涌到路面,导致沿线内涝严重。”宜章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邓生华说。

记者在文明南路走访时,看到临街商铺门前普遍加了一层防渗水挡板,旁边堆放着浸过水的棉被和衣物。小巷里,洪水过后留下的痕迹历历在目。

一超市老板娘廖女士回忆:“我们的门店最怕下暴雨、涨洪水。印象最深的是前年那场大水,当时整个县城成了‘海洋世界’,几乎所有的商铺都进水了。我们准备的棉被和门板都来不及用,就被大水冲得七零八落,现在想想都害怕。”

为彻底解决老城区内涝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文明南路排水改造工程,设计在文明南路西侧车行道面开挖施工,做大型箱涵排水。

“文明南路排水改造工程是解决老城区内涝的关键所在,只要抓住这个牛鼻子,其他的问题迎刃而解。”宜章县城管局局长陈熙带着安全帽,大汗淋漓地向记者介绍,这个项目长2.13公里,总投资4371.88万元。去年9月27日动工,目前已完成70%的工程量,要求年底必须完工。

“针对巡视整改指出的缺水、积水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一方面,解决好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另一方面,对老城区的排水排污系统排查除险,加强应急维护,强力推进文明南路排水改造工程,努力解决好城市内涝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进巡视整改成果运用,将问题落实到人、到岗、到最后一公里,确保问题100%整改完成!”宜章县委书记张润槐表示。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