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梅溪湖片区。
湘江新区滨江片区。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雷昕 见习记者 艾鹏飞
“纪工委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事项纳入了风险备案,为我们打消了思想顾虑,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仅3年多时间,湘江新区集聚智能网联企业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400余家,成为第3个获批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时任湘江智能检测认证子公司负责人王浪介绍。
2020年12月,湘江新区纪工委出台了《关于开展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截至目前,共受理改革风险备案事项15项,让改革创新、担当作为者吃下“定心丸”,激发了新区改革创新内生动力,为新区当好“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和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排头兵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容缺审批提速增效
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2020年初疫情期间,湖南湘江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要购买一批国外的设施设备,受疫情影响,他们有些前提条件无法满足,如果按照常规的报批手续,项目将会被推迟几个月。”回想这件事,新区住建环保局行政审批处处长龙元生已没了当初的那份紧张。
“如果对项目进行容缺审批,在规定时间内补齐相关手续,确实可以规避逾期的风险,但相应的风险落在了办理相关事项的干部身上。”龙元生介绍。
了解到事情原委,新区纪工委迅速对该项目容缺审批进行风险备案,同时依据《激励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明确了可以容错和不予容错的具体情形。“通过风险备案和容错纠错,让干部吃下‘定心丸’,彻底消除干事创业的思想包袱,鼓励他们甩开膀子大胆干。”纪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促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提质增效,今年1月份以来,新区纪工委书记文山虎带领住建环保局、国土规划局等部门有关同志,赴海南调研学习工程项目建设“零审批”等经验做法,在新区创新实施“告知承诺制”。将过去“容缺审批”“质安监先行介入”减省的材料、环节,纳入到“告知承诺制”中。对卓越洋湖苑地块、长沙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等14个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审批,涉及总投资额约178亿元。
通过采取告知承诺容缺审批,目前,施工许可证办理只需提交7个材料即可受理审查,比2020年减少6个,比2019年减少19个,缩短开工时间达3个月以上,为企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同时释放了改革创新活力。
改革风险提前备案
让干部吃下“定心丸”
“改革创新是有风险的,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信访维稳等复杂的矛盾问题,涉及到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舆论风险比较大,让干部们望而却步。事前备案能让干部放下疑虑,为他们鼓劲撑腰。”纪工委执纪监督处副处长刘文介绍。
新区承载着国家重大改革发展开放任务,风险备案制度则从组织上、政治上释放了鲜明的信号,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创新。
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监管的第三方单位,曾在进行政策创新、测试与应用示范、智能网联新基建等方面存在困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应用示范方面有很多事项属于法律的模糊地带,虽不是法律禁止事项,但也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王浪介绍。
因为担心实践探索出现偏差,公司第一时间将“先行先试”的相关做法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形成了备案材料,向新区纪工委作了详细报告。
在纪工委作了充分评估,进行风险备案后,干部们终于吃下了“定心丸”。随后,湘江智能公司推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智慧公交的开放道路应用示范等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对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产生了正面效应。
此举让更多企业关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截至目前,长沙测试区为国内外51个测试单位开展了超过3600场测试,发放了55张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和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牌照。
2020年9月,湘江智能公司给3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发放试运营牌照上路时,王浪其实还有些忐忑不安。“事实上,我们是幸运的,有了风险备案制度,就有了底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王浪回忆。
“我们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有关‘新基建’项目验收、资产保值增值、智能网联汽车上高速测试等事项进行风险备案,让公司卸下了心理包袱,推动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今,湘江新区已经聚集了400余个上下游关联企业,成为第3个获批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文山虎向《法制周报》记者介绍。
精准监督防控风险
强化改革纪律保障
经过多轮调研和反复研究修改,新区纪工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逐步完善。
实施办法明确了6个备案重点,规定在“贯彻落实党工委重要决策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兴产业”“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等6个方面,需打破常规或惯例,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探索的工作,可向新区纪工委(监察室)提出备案申请;同时明确了3个申报程序及4类免责减责措施,对备案事项形成前期有风险评估、中期有监督检查,后期有容错纠错的完整管理链条。
“对于风险备案事项要精准有力抓监督,防止’一备了之’。一方面压实申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求对报备事项严格做到事前科学预判,备后跟踪监管,完善内控措施,定期汇报推进情况,加强全过程监管。另一方面,纪工委(监察室)加大监督力度,将备案事项纳入日常监督、巡察重要内容,既要厘清改革者的责任边界,又要精准识别违法乱纪行为。”文山虎强调,“新区是创新发展的试验田,纪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要做到监督执纪有力度,又要做到激励关怀有温度,旗帜鲜明地保护担当者、支持干事者、宽容失误者、问责不为者”。
除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制度外,湘江新区纪工委(监察室)还制定了《关于开展容错纠错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构建了廉政风险防控、容错纠错、改革创新风险备案、澄清正名、关爱回访“五位一体”激励关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事前突出动态预防、事中突出分类处置、事后突出教育引导,环环相扣、形成“闭环”,旗帜鲜明地保护担当者、创新者和贡献者。
至今,新区各单位创新廉政风险防控模式,共排查重要风险点147个,评定出风险岗位385个,其中一级风险岗位75个、二级114个、三级196个,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和举措175项。新区纪工委为6个案件14名干部进行了容错纠错,为3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公开澄清正名,对3名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同志开展了关爱回访。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