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打造社会治理“升级版”
2021-06-24 14:51:08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李林俊 | 作者:万朝晖 伏志勇 | 点击量:28058         

法制周报记者 万朝晖 伏志勇

青海东部,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前沿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坐落着河湟文明的发祥地——青海省海东市。

海东市,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这里汉、藏、回、土、蒙古等多民族聚居,是青海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素有“青藏门户”之称。近年来,海东市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加强顶层设计、高端谋划,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海东模式”,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社会治理组织架构,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作经验,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平安海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17年9月,海东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2013年至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集体,2017年被青海省综治委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6月21日-24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国法治类主流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了海东市,深入了解了海东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解读了海东新时代“枫桥经验”。

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全国首部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在海东施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东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彩礼过高“娶不起”、丧葬标准过度“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社会风气,也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2018年以来,在海东市委的领导下,海东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为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海东市委将已有的经验和做法总结、提炼,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法治推动移风易俗,将制定《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确定为年度立法项目。

据海东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智泰介绍,该条例立足海东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各县区经济社会、风土人情、民族习惯等因素,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俭办”等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事项概括性设定。

“彩礼少了,小两口成家后没负担。过去遇上红白喜事,主家不大操大办、客人随礼少了都怕没面子,大家平白无故浪费了不少钱……”谈及近年来的移风易俗工作,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红庄村的村民们都有明显的感受:移风易俗,让大家负担少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悉,自海东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来,1460多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1500多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婚事新办7700多场次,丧事简办6200多场次,喜事简办13700余场次,节约开支约5亿元。

移风易俗是海东市推进市域现代化治理的典型经验。“作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今年海东实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实施‘十大工程’,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优化社会治理布局,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东。”朱智泰如是说。

破解矛盾调解发展瓶颈

个人调解室成为群众“娘家人”

矛盾调解工作在各地都早已开展,但都存在执行力不足等发展瓶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不愿意去矛盾调解部门工作,认为这项工作事务繁杂,出力不讨好。为了破解矛盾调解工作的发展瓶颈,海东市利用调解员在当地的乡缘、地缘,人熟、地熟和乡情、友情等资源,在市属6个区县建成9个个人调解工作室,1587个村和65个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有效化解众多基层矛盾纠纷。

2019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老田调解工作室和冶书记调解工作室,使全市调解平台建设实现“破零”,化解了当地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了一些长期遗留、困扰多年的重大纠纷,先行先试效果明显。

“这个孩子没人抚养了,这可咋办啊?”近日,一名妇女忧心忡忡地走进了老田调解室。老田详细打问了前因后果,原来这名妇女是小明的姑姑。

老田了解得知,2019年5月,小明的父亲因意外去世,母亲随后便带着三个孩子改嫁,由于母亲有轻微精神疾病,将5岁的小明送至了祖母处抚养,由祖母、伯父共同抚养。但同年10月,小明的伯父也因意外离世。今年5月,小明的祖母也离世。小明的伯母要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还要外出打工,无力照看小明,便将小明送至其姑姑家,但其家庭成员不同意抚养小明。小明陷入了无人抚养的境地。

随后,老田将小明所有近亲属聚集到一起,现场调解小明的抚养问题,结合法理与亲情对近亲属展开耐心细致的劝解。

“我同意抚养小明。”经过两个小时的劝说后,小明的堂叔张某仓决定抚养小明。但张某仓和家人商议后,家庭成员不同意此事,第一次调解失败。

次日,老田再次组织近亲属进行第二次调解。通过与民政部门领导、村主任协商,解决了一部分抚养孩子的相关费用。小明的叔祖父张某琛表示,已和家庭成员商议,愿意抚养小明。

“作为抚养人要尽到应有的责任,除了要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保护好孩子的人格权、受教育权等权益。”老田语重心长地告诉张某琛。张某琛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将孩子抚养成人,培养成才。

老田心中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调解工作室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所涉纠纷种类繁杂、数量庞大,承担了本区域及周边乡镇的各类矛盾纠纷咨询、受理、化解、分流职能。”海东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索南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各个调解工作室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矛盾调解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要求,工作室牌子越来越亮,百姓口碑越来越好,逐渐成为了群众解决纠纷的“娘家人”、海东法治建设的排头兵。

扫黑除恶扫出朗朗乾坤

让和谐成为百姓的“定心丸”

黑恶势力作为和谐社会的巨大毒瘤,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人们无不对它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海东市科学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分阶段、按步骤、强措施、出重拳,攻克了一批涉黑涉恶大案要案,查处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分子和“保护伞”,破解一批重点行业领域治理难题,专项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2019年9月,根据中央扫黑除恶第18督导组交办的线索,互助县公安局迅速行动,一个外号叫“小刁”的人物进入海东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民警的视线。通过缜密侦查,一举摧毁以刁永富、李成军为首的23人涉恶犯罪团伙。该团伙长期在互助县开设赌场,并实施高利放贷、暴力讨债、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多项违法犯罪活动,侵害了群众利益,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及金融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互助县公安局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团伙成员纷纷落网,但主犯刁永富却不知所踪,如人间蒸发。通过侦查,互助县公安局获悉,刁永富可能在中国和缅甸共和国边境的线索。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党委政府和省、海东市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协调云南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2020年11月17日,穷途末路的刁永富在中缅边境落网。刁永富的落网,不仅圆满实现了海东市“逃犯清零”,更标志着青海省公安机关“逃犯清零”画上了圆满句号。

三年来,海东市侦办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团伙27个,破获刑事案件156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516.6万元,提起公诉35件226人,一审宣判32件290人,二审判决17件151人,判处追缴、退赔、没收违法财产、罚金共计2132.7万元。受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366件,处置32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7人次,移送司法机关4人。海东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被评为全省4个先进市州领导小组之一,海东市扫黑办被授予先进集体,8个市、县单位被通报表扬。

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示范点

让平安的艳阳高照在海东的每个角落

此心安处是吾乡。老百姓盼平安就是期盼生活安定、环境安全、日子安稳。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平安不仅仅指身体健康、生活稳定,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19年6月份,海东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此,海东市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升级为全覆盖工程,让平安的艳阳高照在海东的每一个角落。

在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心理健康疏导室,记者看到按摩椅、沙盘游戏等心理辅导设备、解压KTV房、解压书屋、健身房等一应俱全。

“我们基层干警既有工作任务重、安全管理难、检查考核多,也有突发事件加班、常年出差无暇照顾家庭、子女和老人等困难,总会有心理压力特别大的情况。每当这时候,都会找胡筱昀谈心,在胡筱昀的疏导下,我那些消极的情绪都慢慢打消了。”平安区公安局民警卢晨告诉记者。

卢晨口中的胡晓昀也是平安区公安局的一名民警,据平安区公安局党组书记、局长楚帅樟介绍,平安区公安局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不断加强心理干预队伍建设,鼓励民警积极学习,考取心理健康相关资质证书。截至目前,民警胡筱昀和邢海年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平安区公安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只是海东市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海东市在全市各县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乡镇村级等部门和单位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114个,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方式,进一步夯实建设基础。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建立心身疗区和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智能云普检系统,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医院规范化、高效化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县级二级综合医院搭载心理智能云普检系统5家。同时,在教育系统开设心理健康课、空中网络心理课堂,进行心理剧表演;在残联系统设置心灵驿站,在民政系统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在妇联系统建立“妇女微家”;在司法系统开展“社区矫正中心心理辅导活动”,以求达到点面结合、面面俱到的预期目标。

​雪亮工程被纳入“智慧城市”建设

“雪亮工程”成为“平安天眼”

海东市地处甘青交汇处,极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过路地和藏身地,为了守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定,依法惩处违法犯罪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所谓的“千里眼”——“雪亮工程”的存在必不可少。

2017年7月,海东市获批成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重点支持城市。全国各地都在实施“雪亮工程”,如何让“雪亮工程”走出“海东特色”?为此,海东市委将“雪亮工程”纳入到“智慧城市”建设,并成立海东市级大数据中心,整合工作职责,汇聚城市管理、综治安全、公共服务、综合执法、生态建设等功能模块,预先设定预警阀值,实行实时数据、事件智能分析预警,为基层管理执法和社会服务管理决策指挥提供科学支持,推动‘雪亮工程’成为‘平安天眼’。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中国大地。

民和县位于青甘两省交界处,如何守住青藏高原东大门,成为了摆在海东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难题。近18万海东籍“拉面人”遍及全国各地,疫情引发了一波返乡流,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海东市充分利用“千里眼”,全时检测外省进入海东市人流、车流等情况,配合疫情检查站严防输入性风险。同时,利用综治平台视联网系统,将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和省市要求、县区工作措施部署到基层乡镇,由此保障了海东市近18万“拉面大军”疫情风险“零输入”,实现了海东疫情“零感染”“零报告”的喜人成绩。

海东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马玉良说,将“雪亮工程”纳入智慧城市一体建设,在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的基础上,树立融合理念,打通数据孤岛。横向上,首先整合同级公安机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然后逐步整合城管执法、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纵向上,连接海东市、县“雪亮工程”,同时把智慧城市公共资源信息数据系统接入“雪亮工程”分平台,接入综治信息应用系统等,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信息数据资源。

截至目前,海东市共完成投资2.71亿元,建成了以公安平台为依托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总平台和市县乡村四级联通的综治分平台,建设和汇聚一、二、三类视频监控资源10413路,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

海东市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造性的打造出一系列社会治理“海东模式”,“海东模式”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繁荣,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同时,使海东市147.08万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率先实现精准脱贫,踏上小康之路,共享改革开放的人口和红利。同时,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海东市绷紧“政治红线”,守住“纪法底线”,架起“制度防线”,紧扣“工作主线”,刮骨疗毒、去腐生肌,取得了“队伍形象有了明显改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群众取得明显成效”的“三大成效”,重塑了海东政法队伍新形象,增强了政法机关自信心。

“现在海东社会治安好得很,大半夜出去逛都没事。放在几年前,谁敢出去?现在连打个架都很少见。”这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共识。据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海东市政法机关满意度为91.52分,较上年上升0.97分。事实证明,通过海东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海东市已成为我国最和谐、最稳定、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海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积珍说,走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大路上,站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海东市将继续在社会治理的新征程上,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答卷,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