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让穷沟沟变了样 ——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卯寨的“蝶变”
2021-06-23 16:35:47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李林俊 | 作者:万朝晖 伏志勇 | 点击量:15637         

法制周报记者 万朝晖 伏志勇

“在景区设立党支部和党史馆,让景区更有内涵,更有厚度。通过‘党建+’的形式,让周围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解决了周围人就业的问题,这种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新疆法制报社新闻中心首席记者古雪丽这样称赞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卯寨景区党建工作。

“在景区设立党支部,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党史学习的重视,周围的村民和游客都能在党史馆参观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昔日的穷沟沟变成了今日的旅游胜地,党建引领发挥了标杆作用。”山西法制报社消防专刊主任李萱高度评价了卯寨景区“党建+”模式。

6月23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国法治类主流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卯寨景区,全国各地25家法治类媒体的记者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卯寨景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卯寨景区位于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卯寨沟,因地处古代官道驿站而得名“卯寨”,从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新庄村、扎门村、老庄村。近年来,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卯寨景区通过“政府搭台,能人唱戏”,建立了一条以生态治理为基础,通过“党建引领”的致富之路,实现了从“穷沟沟”到“金窝窝”的“蝶变”。

“党建+旅游” 安上红色“引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李连和带领200多名农民工,投身到西电东送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在外多年的他,深深感受到家乡与外地的差距,想到家乡的一座又一座荒山时,他下定决心要让家乡的荒山荒坡披上绿装。2005年,李连和致富后回到村里,他怀着“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小康才对路”的想法,自发组织群众,每当春秋季节便在村里的荒山荒坡义务植树。随着荒芜的山坡披上绿装,家乡的环境越来越美,从四乡八方慕名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李连和又想到了发展乡村旅游,想让卯寨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品牌,不断做大做强。2017年,李连和通过自筹、争取整合资金共计5000余万元修建起了集餐饮娱乐、河湟民居、文化碑廊等为一体的休闲山庄。

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景区,卯寨景区旅游竞争力缺乏、统筹发展水平欠缺、市场调节能力不足。乐都区委组织部通过调研,结合卯寨景区实际,以新庄村为中心,成立了乐都区第一个景区党组织——卯寨景区党总支,李连和全票当选为党总支部书记,实现了周围三个村资源共用、发展共谋、成果共享。

李连和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总书记的话说明,只有党建工作搞好了,说明站得高了,站得高了才能看得更远,才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自此,卯寨景区党总支部提出了以观光旅游公路为发展轴线,以东村生态农业游览区、新庄卯寨旅游核心区、扎门乡村文化游览区以及外围辐射带动区为主的“一轴四区”旅游规划,重点打造一二三产叠加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党建+脱贫”插上致富“翅膀”

放眼五年前,卯寨是一条穷山沟,卯寨的“穷”,一方面是穷在产业上,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的庄稼汉,土砖土瓦土村落,面朝黄土背朝天。另一方面是穷在环境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百姓致富无路。

卯寨景区党总支开展“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培树工作,一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思路、有技能、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被优先录用,参与景区建设和发展。通过党总支引领、党员领办等方式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农家院等旅游配套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

现如今的卯寨景区,安排吸纳周边群众长期务工180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5名,月收入3000余元。荒山绿化、景区建设、临时用工等季节性务工向贫困劳动力倾斜。还围绕民宿一条街建设,动员农户自主创业开店,当前3村的农户自主营业70家,从靠天吃饭、勉强糊口的贫困户,到足不出户在家门口挣钱的“上班族”,景区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形成。

在卯寨景区正式开发之前,李元有一直在外地做小工增加收入。景区发展起来后,他就回家种了100棵樱桃树。“当时没想到我们村也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前只是看见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在山上种树、建房子,但不知道他要干啥。”李元有说,除了种樱桃以外,他还在景区里面侍弄花田,月工资4500元,每年有7个月的工期,加上樱桃每年3万元的收入,还有每年年底景区的分红,支撑起家庭开销不成问题。

目前,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8500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7900元,实现了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71人稳定脱贫,辐射带动周边村贫困户脱贫44户130人。

“党建+平安”构建和谐乡村

卯寨景区党总支深刻认识到,想要致富,不仅要让村民口袋“鼓起来”,还要让法治意识“活起来”。只有法治意识提升了,村民法治水平提升了,平安乡村建成了,卯寨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真正奔向致富之路。

李连和介绍,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在充分听取民意、汇集民智的情况下,卯寨以“三议一表决”的方式,因地制宜,结合村实际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协商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用这部“小法律”切实规范村民言行举止,做到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之间互相督促,发挥农村党员、干部、新乡贤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活动。

“我们积极推出打分制,满分为100分,如果有人打架斗殴就会扣两分。年底的评分和分红挂钩,所以村民们都能遵守村规民约。”李连和告诉记者。

李连和还说,新庄、扎门、老庄3个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就婚丧礼俗定规矩、立标尺,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严格控制酒席、车辆、费用标准等。对超标操办、铺张浪费的现象进行事先劝导、劝阻,纠正群众攀比心理,减轻经济负担,维护公序良俗,推动乡村更加文明和谐。

不仅如此,李连和还组织动员全村力量,对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拉网式排查、大调处。在全村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对所有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对所有的纠纷矛盾和苗头性事件登记造册,形成矛盾纠纷化解长效机制。

“现在我们卯寨的村民晚上睡觉都不锁门,真正实现了平安卯寨。”李连和笑着告诉记者。

一路走来,卯寨景区的发展是党建引领村民在脱贫攻坚、平安乡村工作中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的结果。李连和说,今后,卯寨景区还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重点,围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加大乡村文明和谐建设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