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秸秆“废料”变“资源” 生态经济双丰收
2025-11-17 15:49:06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马志军 | 作者:肖建平 | 点击量:5812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肖建平)金秋时节,桂阳县仁义镇的田野上稻浪翻滚、机声隆隆。与往年秸秆焚烧“狼烟四起”的景象不同,如今这份曾令人头疼的农业废弃物,正完成一场华丽蝶变——从困扰发展的“生态包袱”,转变为助农增收、滋养土地的“绿色财富”。这一深刻转变,正是桂阳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生动实践。

筑牢绿色基底 夯实转型根基

今年以来,郴州市生态环境局桂阳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桂阳县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

优良生态环境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桂阳县系统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投资1438.6万元建成秸秆“收储运用”一体化体系项目,打造收储运中心6个、综合利用展示基地2个,重点扶持一批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主体及收集主体,为秸秆“变废为宝”筑牢设施支撑、完善产业链条。

“五步法”破题 解锁治理密码

作为农业大镇,仁义镇依托“烟稻轮种”模式实现粮经双收,但秸秆处理曾是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今年以来,该镇积极探索创新,推行秸秆治理“五步法”,成功破解处置难题,交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亮眼答卷。

源头管控,低茬收割减存量。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明确“茬高低于15厘米”的收割标准,要求收割机统一配备粉碎装置,推动农户签订《低茬收割承诺书》2000余份,全镇低茬收割率超95%,从源头为秸秆后续处理“减负”。

多元利用,拓宽渠道增效益。以3000亩示范区为引领,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辐射面积超万亩;同时拓展离田资源化路径,将秸秆加工为优质饲料、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显著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

科学管控,疏堵结合防风险。严格划定“禁烧区”与“限烧区”,对限烧区实行“农户申请—现场勘验—审核审批—全程监管”闭环管理,借助“铁塔哨兵”智能监测与无人机巡查,构建全天候、无死角防控网络,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快速翻耕,促腐还田养地方。引导农户稻收后及时翻耕,将秸秆深埋田间促其腐熟。经测算,此举可使全镇化肥施用量减少约15%,有效提升土壤地力,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考核,压实责任促长效。将秸秆治理成效纳入村级年度考核,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实行奖优罚劣,构建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秸秆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持续深化实践 续写双赢答卷

从“一把火”到“一把料”,从“处处烟”到“一片田”,仁义镇的探索是桂阳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生动典范。下一步,桂阳县将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依托已建成的收储运体系与智能监测网络,持续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新技术,推动农业废弃物全链条增值。

未来,桂阳县将继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曾经的“生态包袱”持续变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为建设美丽桂阳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让生态与效益双赢的“丰收答卷”越写越精彩。

责编:马志军

一审:马志军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