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肖建平)今年以来,郴州市生态环境局桂阳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方针,锚定美丽桂阳建设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有效防控生态环境风险,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环境质量稳中有进,蓝天碧水成效显现
在大气环境方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桂阳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3,位列全市第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7%,无重污染天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9.2微克/立方米。水环境方面,全县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保持100%。各项指标反映出全县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积极进展。
项目引领资源转化,秸秆利用变废为宝
为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桂阳县积极谋划并实施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1438.6万元,成功争取中央资金650万元,落实农机补贴32.4万元,并配套自筹资金755.2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已建成秸秆收储运中心6个,建立了2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下,成功扶持建设了饲料化利用主体2家、肥料化利用主体1家,培育秸秆收集主体6家。同时,为科学评估还田效果,还专门建设了3个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初步构建起覆盖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多个环节的秸秆综合利用网络。
正和示范“四措并举”,禁烧防线坚实有力
秋收时节,桂阳县正和镇的田间地头,秸秆粉碎还田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在朝阳社区的中晚稻秸秆灭茬粉碎还田示范区,秸秆粉碎机正在高效作业,将残留的秸秆迅速切割、粉碎并直接还田。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为农户详细讲解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和益处。“以前秋收后不知道如何处理秸秆,一把火烧了最省事。现在明白了秸秆还田既能肥沃土地,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一位正在劳作的农民道出了切身感受。
今秋以来,正和镇以“零火点、零黑斑”为目标,通过“强化组织、广泛宣传、严格监管、综合利用”四项举措,全面筑牢秸秆禁烧防线。
严密组织,压实责任链条。该镇将秸秆禁烧列为当前重点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应急预案。建立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构建起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地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责任闭环落实,压力传导到位。
多维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正和镇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全方位普及禁烧政策。线下利用宣传栏、“村村响”广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循环讲解相关法规、焚烧危害及综合利用益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向农户阐明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线上则通过村民微信群实时推送政策信息和禁烧动态,确保宣传覆盖无死角。
精准监管,织密巡查网络。针对午后、夜间等重点时段以及国道沿线、林地周边等重点区域,正和镇组建了多支由驻村领导、村干部、专职巡查员构成的巡查队伍,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同时,创新引入“铁塔视联”视频监控系统,构建“人防+技防”一体化监管模式,实现了对潜在火点的精准定位与快速处置。
疏堵结合,拓宽利用出路。 在严格管控的同时,正和镇着力在“疏”字上下功夫,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积极组织群众清理林缘、沟渠等处的秸秆杂草,从源头消除焚烧隐患;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制作有机肥、饲料化利用等模式,并安排专人提供技术指导。今年10月10日,全县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观摩及培训会议在正和镇朝阳社区召开,通过“现场观摩+集中培训”的形式,为全镇乃至全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示范、指明了方向。
通过“堵漏洞”与“拓出路”相结合,正和镇不仅有效减少了秸秆露天焚烧行为,更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价值化利用,取得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全县蓝天保卫战提供了生动的基层实践范例。
责编:马志军
一审:马志军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