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 新湖南全媒体记者齐果 熊容容 实习生 陈亮宇
7月16日,夜幕降临,位于安化县冷市镇大山里的董家村,平日里幽静的屋场亮起了明亮的灯光,来自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正忙碌着调试投影、音响等设备。村民们吃过晚饭,陆续来到屋场,围坐在一起,打着蒲扇,唠着家常,等着参加一场特别的屋场会——红背包地质灾害防治基层宣讲。
以真实地灾案例改编的电影《忏悔》开场后,紧张的氛围逐渐吸引了聊天村民。当影片中那如恶龙般的滑坡从山坡上汹涌而下,瞬间摧毁房屋时,村民们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呼;当看到几名不顾劝阻的村民为了回家抢救被埋的老人,却反被泥石流无情吞噬,十几条鲜活的生命消逝时,大家又纷纷叹息,替片中人不值。全神贯注的村民们完全沉浸在影片所展现的残酷现实中,深刻感受到了地质灾害的恐怖与无情。
电影片段结束,一场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课紧接着开始。来自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借助电影中的情节,趁热打铁,以图片和模型,向村民们详细介绍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大家都看到了,像我们安化这种山区,山多坡陡,雨水又多,一旦遇到强降雨,切坡建房的地方就特别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大家要听政府的安排,提前转移后,切不可擅自回家。”村民们纷纷点头,不少人还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场气氛热烈。一位大婶忧心忡忡地自言自语:“那我们家房子后面那道坡,要不要紧咯?” 在一旁协助的安化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下称县资规局)的技术人员立刻上前详细询问情况,并承诺去现场查看。
“在汛期,我们要“住前不住后”,谁告诉我下一句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住上不住下!”
在互动环节,村民们积极参与,抢答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问题。答对的村民兴高采烈地领到手电、小风扇、雨伞等小礼品,脸上洋溢着笑容。村干部真诚地表示感谢:感谢红背包地灾防治公益宣讲走进大山,为村民送知识,送平安;通过这样的互动,提升了大家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兴趣,也提升大家对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这算是为咱们村民的人身财产平安上了一个基础保险。
红背包安化之行,不仅走进大山村民间,也走进了暑假学子中。就在当天上午,安化县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基地里内,人声鼎沸,一场亲子科普课在这里热热闹闹地开展。县资规局派出的地灾防治专员带领着五十余名高年级小学生及其父母们徜徉在知识海洋中,生动地讲解家乡安化的地质地貌以及地灾类型。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的地灾专家则以小课堂的形式为孩子进一步讲解了地灾的形成与避险要点,很多孩子也通过现场学习互动,获得了心仪的奖品。
“小小群防员”是红背包公益行动在青少年中推广地灾防治科普教育的创新方式。当天现场有5名学生光荣地加入这支青少年宣传队伍。他们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装有地灾防治知识手册等物资的专属红色背包,正式开启守护家园的使命。他们表示要将今天所学向身边传播,当好地灾防治宣传的“小喇叭”。
据悉,安化县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基地于7月7日免费对外开放,是一座集科普教育、宣传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场馆。现场不少父母表示第一次带孩子来参观基地,就能参与红背包公益活动,特别幸运,地灾科普能加强孩子对地质地理学科的兴趣,还能获得避险求生的技能,来这一趟非常值得。
据统计,安化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03处、中高风险区1809处、中高风险切坡建房点14439处,总计威胁人口超过15.5万人。2025年,截至六月底,该县已历经7轮强降水天气过程,地质灾害防御压力巨大。县资规局工作人员本着“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原则,扎根高风险区,并通过“微治理”项目有效消除了一批“家门口”的风险。县资规局地灾防治主管领导表示:持续加强宣传培训,才能进一步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此次红背包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深入到安化基层,专家与群众面对面,既专业又接地气,为安化地灾防治宣传提供了重要助力。今后将与红背包行动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以更丰富的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让平安永远扎根在安化的每一分土地上。

责编:熊容容
一审:熊容容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