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援故事 | 没证据、被回避、公司拒付?法援律师为农民工讨回64万血汗钱
2025-09-20 16:20:06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李迅 | 作者: | 点击量:16212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霞 通讯员 何伽

“拿到钱的那一刻,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终于能安心给孩子交学费、过好日子了!”近日,拿到被拖欠近3年的劳务工资时,农民工廖某的声音里满是激动与释然。

这一天,在湘潭市法律援助中心全程助力下,廖某等27名农民工终于拿回了总计647500元的“血汗钱”,一场跨越3年的讨薪长跑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多方沟通踏平维权荆棘路

时间回溯至2024年1月底,距离春节仅剩几天,廖某、邹某、鄢某等几名农民工愁容满面地走进湘潭市法律援助中心。

“我们27个人2020年到2022年在金侨房产湘江印象项目做泥工,工作早就干完了,可60多万元工资一直要不回来!”说起讨薪经历,农民工满是无奈:找包工头,对方避而不见;找建设单位,又被百般推脱。眼看年关将至,生活陷入困境的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法律援助。

了解情况后,湘潭市法律援助中心当即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免掉经济困难审查,2月1日便指派湖南湘牵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军承办此案。

讨薪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立案第一步就卡壳了。”宋军回忆,由于农民工法律意识薄弱,不仅说不清项目涉及的劳务公司名称,连关键证据都难以提供,手中仅有包工头签字的结算单。首次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因缺乏与劳务公司相关的证明材料,立案遇到障碍。

一边是焦急的农民工,一边是缺失的立案关键信息。宋军反复与法院沟通,说明农民工取证困难,争取先受理立案。同时,他一遍遍拨打包工头电话,在无数次无人接听后,终于联系上了对方。

面对包工头的回避态度,宋军耐心分析案情与法律关系,告知其参与诉讼对厘清与公司的结算问题更有利,最终说服包工头同意作为被告参与诉讼,案件才得以进入审理程序。

多方搜集证据确保庭审铁证如山

立案难题刚解决,审理阶段的挑战又接踵而至。

庭审中,被告始终避重就轻,对农民工在工地工作的事实矢口否认,以“不清楚”“不知道”回避责任。好在宋军庭审前已多方搜集证据,调取了建设单位发放农民工工资的银行明细、开发区保交楼专项账户的工资发放记录等关键材料。

当这些证据一一呈现在法庭上时,被告方无言以对。2024年12月2日,一审法院全额支持了27名农民工的诉求,判决被告支付拖欠的647500元工资。

被告不服,提起上诉。2025年5月15日,二审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决,农民工胜诉结果尘埃落定。

百个账户中锁定专项资金

胜诉判决书虽拿到手,工资却仍未兑现。被告公司以“没钱”为由拒不支付,案件陷入“执行难”。

今年6月5日,宋军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却发现该公司账户无足额资金,且大量农民工工资专项账户无法直接查封冻结。

面对上百个专项账户和27位农民工的银行明细,宋军逐一比对核查,一点点寻找线索,最终精准锁定了涉案项目对应的农民工工资专项账户,并及时将线索提供给执行法院。

法院迅速采取执行措施,从专项账户中划扣资金。

9月11日,拖欠数年的工资终于足额发放到了27位农民工手中。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