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祯媛 通讯员 周家庄
蝉鸣声声,暑期正酣,湖南各地消防救援队伍步履不停,借力“三下乡”的东风奔赴乡野阡陌,送上一堂堂生动实用的暑期安全课,为安全意识最易松懈的“空窗期”织密防护网。
将安全知识送到孩子身边。
非遗渔歌唱响消防
近日,2025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湖南省)集中示范活动在华容县团洲乡希望新村火热启幕。
活动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惠民演出率先点燃热情。由岳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精心打造、选送的消防宣传渔歌音乐剧《能婆婆》惊艳亮相。演员身着传统服饰,以极具水乡韵味的渔歌曲调与生动演绎,巧妙融入电动车安全充电、家庭火灾防范等关键知识点。
“真的太有意思了!消防知识居然能和渔歌结合得这么好,好听又好记!”观众席中不时传来赞叹。
这场将非遗艺术与消防安全匠心融合的视听盛宴,让村民们在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轻松掌握了实用的防火逃生技能。
集中示范活动现场,消防宣传展台前人头攒动,成为焦点。消防宣传员们采取“理论+实操”的沉浸式宣教模式,将现场器材演示与互动讲解相结合,系统性地向村民普及日常消防安全常识,并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
“平时在家给电动车充电要注意啥?”“油锅起火怎么灭最安全?”……村民们求知欲望高涨,纷纷结合生活中遇到的消防难题踊跃提问,与宣传员展开热烈交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安全意识的种子在互动中悄然播撒。
小课堂藏着大守护
近日,常德市消防救援支队依托2025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将专业消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为乡村孩子播撒安全种子,注入别样守护能量。
课堂上,消防宣传员抛出一个个生活化问题:油锅起火怎么办?遇到有人溺水怎么救?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思考热情。借助直观的道具演示和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剖析,宣传员将原本抽象的消防知识,化作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安全口诀和避险妙招。
“刚讲的防溺水要点,试卷里都考到啦!”为了即时检验学习成果、巩固关键知识,孩子们接过宣传员精心准备的消防安全小测验,立刻聚精会神地伏案作答。
考试结束后,宣传员逐题耐心解析,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清晰入脑入心。答对的孩子不仅赢得掌声,更收获了印有消防标识的实用小礼品,安全意识在喜悦中延续。
此外,株洲、益阳、永州、娄底等地消防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将消防安全宣传与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将防火、防溺水等暑期安全知识送到更多人身边。
消防服务进村入户
为筑牢农村消防安全防线,怀化市消防救援支队携手湖南医药学院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新建镇开展消防志愿服务进农村活动,为基层群众递上“防火锦囊”。
活动中,消防宣传员首先用方言讲解了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原理,重点提醒村民认准“3C”认证标识和消防身份标识,避免购入伪劣产品。随后邀请医药学院师生上台,手把手指导佩戴体验,零距离感受防护效果。
“提、拔、握、压!”在灭火器教学环节,宣传员一边利落地示范标准动作,一边响亮地喊出口诀,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
培训结束后,志愿服务团队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深入村组,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结合真实案例向村民讲解用火用电的规范要求。同时,细致排查村民家中的电器线路、燃气设施等潜在隐患,确保辖区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与此同时,湘潭、邵阳、郴州等地同步掀起“三下乡”消防宣传志愿活动热潮。各地志愿者队伍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活动,共同编织覆盖广大乡村的消防安全防护网。
从非遗艺术的创新演绎,到田间地头的互动课堂,再到走村入户的精准服务,这场覆盖三湘大地的“三下乡”消防宣传热潮,正以多元形式、扎实脚步,将安全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责编:刘双昀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