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给校园餐上“保险” 郴州“智慧食堂”:刷脸吃饭,安全看得见
2025-08-09 13:58:23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李祯媛 | 作者: | 点击量:9063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雷昕 见习记者 刘建军 通讯员 史训杰

郴州市苏仙区湘南中学高三2301班学生家长匡伶俐每个月都会来学校,和孩子一起在食堂吃饭。她说食堂改革后变化很大,不用再排长队开卡预存伙食费,孩子只要刷脸就能吃饭。

从刷卡到刷脸,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监管理念的自我革新。2024年8月,郴州创新试点“智慧食堂”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从招标、采购、配送、验收、结算等全流程监管闭环。用大数据赋能“智慧食堂”监管,守护孩子“校园餐”安全。

今年9月1日起,郴州将在全市市直学校全面推广使用“智慧食堂”监管平台。短短一年间,从区县试点到全市推行,“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已在全市多点开花。近日,湖南法治报记者走进湘南中学食堂,亲身体验了一顿“校园餐”,两荤一素只要7元,饭菜分量多、油水足,新鲜干净。

湘南中学党委书记付跃宏在食堂陪餐。

缘起:“校园餐”腐败暴露监管漏洞

“‘校园餐’腐败问题由来已久。”郴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段旭东告诉记者,“2018年之前,学校都是自营办食堂,那时的突出问题是学校套取学生伙食费用于吃喝、请客送礼。2018年后,全省学校食堂从自营变成托管。每个县陆续出现大宗食材采购企业和供餐企业进入‘校园餐’。”

2023年,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营养餐专项整治,查办“校园餐”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问题。在发现宜章县营养餐结余资金未及时上报,被挪作他用后,郴州市纪委监委深挖发现存在大宗食材采购利益输送窝案。对一食材供应商采取了留置措施,并以点带面掀开盖子,全面彻查相关学校,追究教育、财政等部门及县领导责任,共立案审查调查101人。其中,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吴某、总督学杨某因插手“校园餐”管理、收受贿赂被留置。

早在2021年,苏仙区委巡察发现,苏仙区某中学存在通过虚构采购单套取食堂资金的问题,该中学分管财务和食堂的副校长、后勤和食堂管理人员等5人被立案审查,问责3人。这是苏仙区纪委查办的第一起涉及“校园餐”腐败案件。

“之前伙食费都由家长预存到学校总务处,不需要上缴财政,由学校自收自支。学校的膳食经费监管是空白,给腐败埋下了隐患。”苏仙区纪委监委联系区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李辛芝介绍。

2024年5月,郴州市纪委监委出台“校园餐”专项整治方案,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要专项工作,将整治范围从5个县营养餐扩展到全市中小学食堂“校园餐”。2024年以来,全市共查处涉“校园餐”案件183件408人,留置12人,清退及收缴违法资金2470.5万元,推动整改问题695个。

针对查处“校园餐”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宜章县纪委监委向县教育局下发了纪检监察建议书,要求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并就吴某、杨某案在全县中小学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重新修订了21条食堂管理制度办法。

为规避“校园餐”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宜章县学校食堂由承包改为自营。由县教育局统一采购招标,签订框架势协议,不同商家比选。“县教育局把2026年学校食堂采购招投标从招服务改为直接招产品,不再由商家组织全部货源。将一个标段拆分为大米、肉、蔬菜3个包,每个包全县分4个片区。将5600多万元的采购经费拆分为5个包,降低廉政风险。”县教育局副局长范志晖介绍。

“整个招投标过程为避免围标串标,教育局不再参与招投标。委托第三方代理公司发包,教育局不再担任评委,避免领导说情打招呼,斩断利益链。对于营养餐结余资金,教育局也不再进行二次分配。上年度的结余资金直接用作下一年营养餐改善计划,从政策层面杜绝挪作他用。县纪委将对所有学校的膳食经费管理进行审计。”县教育局学生资助股长谭仕华说。

试点:苏仙区创新打造

“智慧食堂”监管

去年2月,苏仙区第一职中案发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肖康华认识到,要想办法堵塞行业监管漏洞,从源头上规范膳食经费管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针对专项监督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部分学校食堂食材采购招标准入把关不严、财务管理不规范、食堂卫生和食材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苏仙区纪委监委以案促改促治,率先在全市创新推动建立了“苏仙区‘智慧食堂’监督管理平台”。

“刚开始搭建平台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书记就带头去各学校走访调研,征集大家的想法,跟平台开发公司一点点完善开发需求,比如健康证的问题、索票索证比较难规范、食材占比控制不了等,最终用集体智慧共同开发完善了平台建设。”李辛芝回忆。

2024年8月,“智慧食堂”监管平台搭建好后,在湘南中学率先试行。使用“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后,学校只能在平台下单采购。区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供应商,从源头规范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根据学校市场询价和采购需求进行食材商品采购,供货时确保供货单、质检报告单和票证齐全。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价格、品类进行监管。

此外,苏仙区纪委监委督促区教育局为各学校食堂开立了对公账户,实现了学生膳食费用的直接扣费模式,确保所有资金直接进入食堂对公账户,并在平台上实时显示。平台还具备自动统计功能,能够精确计算出每月、每学期的食材成本,确保学校采购食材的经费不低于学生伙食费的75%,从而保障了学生的饮食质量。监管部门只需在后台查看资金流水、食品安全、供应商管理等是否有异常,避免了多头监管、重复检查。如果食材采购支出没有达到75%,或食堂工作人员健康证快过有效期了,数据将会标红预警,学校可提醒对方及时补办,调整采购支出。

郴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段旭东一行到市十五中学检查食堂工作。

  “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对校园食材的来源、采购、配送、消费、收支、结算等关键环节全流程进行全周期闭环监管,打造了过程可见、信息可查、结果可溯、价格可比、预警可达的校园食品监管体系。在湘南中学试运行后,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认可,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区28所中小学校食堂全面推行。

“原来的学生伙食费采取预收制。3000个孩子每人首月预存500元,膳食费预存150万元,食堂账户1年流水近千万元,学校自收自支管理,存在资金安全隐患。”湘南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建春直言,“现在学生刷脸吃饭,绑定的家长银行卡实时扣款,直接转到学校食堂对公账户。食堂每笔开支都必须通过平台和食堂专户支付,资金进出形成监管闭环。真正实现操作者省心、学生吃得开心、管理者安心、家长更放心。”

求变:农村学校开设

“智慧食堂”对公账户

去年5月以来,郴州市北湖区纪委监委牵头抓总在全区开展“群腐”集中整治,由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进行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自查,发现普遍存在农村学校食堂没有对公账户的问题。            

农村学校只能开设一个行政对公账户,单独开设食堂对公账户有政策障碍。在北湖区委区政府调度下,区教育局通过银行在建设机关智慧食堂基础上,依据2024年《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市域内公务活动“零接待”的通知》《郴州市公务活动“零接待”实施办法》的要求,把“机关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延伸到学校,在10个没有食堂对公账户的学校开设了食堂专户,并分设老师和学生两个子账户,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消费分离,解决了学生伙食费监管问题。 

食堂对公账户问题解决后,北湖区确定了2个乡镇学校试点“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建设。平台试点运行平稳后,2024年10月将该平台推广到其他8所乡镇学校,通过走访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及食堂管理人员,广泛了解各方需求制定了系统研发框架,确定了食堂安全管理、采购管理、收支管理、会计核算4个功能模块,定期更新完善系统功能模块。

“‘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建设对农村学校来说,是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万华岩中心学校教师刘俊介绍,“以前农村学校食堂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比如进货台账,原来只是做了纸质台账,记录食品保质期、生产日期,蔬菜和肉类未建台账。使用监管平台后,采购管理模块设置了必填项,食堂采购品都录进了系统。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规格、单价等信息都须导入,有效避免了事后补单、平衡造假等情况的发生。数据导入后学校没有权限删除,切实保证了真实性和安全性。”对于农村学校食堂的做账问题,监管平台也提供了解决方案。监管平台设置了食堂记账模板。食堂收支明细录入系统后,监管平台联动会计功能模块,自动生成凭证、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学校只需导出数据直接打印上交区教育局。只要食堂各项开支严格按照发票金额通过银行转账,对账就不会有误差。食堂消费的伙食费,次日也会自动打入学校对公账户,不需要再进行统计核算。

“有了‘智慧食堂’时时监控预警提醒,我再也不用担心被骗和学校食堂亏损办不下去了。”万华岩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陈国打趣地说。今年3至4月份,学校食堂购买猪肉比较多,食材采购支出四五万元,占比超出百分之百,亏本运营。平台预警提醒后,陈国立即提醒食堂采购人员控制采购成本。

推广:全市推开“智慧食堂”

今年4月,郴州市教育局、郴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联合下发《关于在市本级学校试行“智慧食堂监管平台”的通知》,要求在总结试点经验、优化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1日起,在市直学校全面推广使用“智慧食堂”监管平台。

短短一年间,从区县试点到全市推行,“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已在全市多点开花结果。  

7月15日,记者来到市本级“智慧食堂”监管平台试点学校郴州市十五中学。学校食堂采购负责人曾黎登录平台系统进行演示。点击进入采购大厅页面,可以看到学校食堂自行招标的3家供应商在采购大厅上架的所有商品。采购人员可每天在这自由选购下单。订单导入后,供应商根据采购订单提供采购商品的质检报告、票据、送货单,按照配送日期发货。学校确认票证、食材无误后再验收入库。生鲜等食材电子秤称重时会自动拍照上传,对应采购的订单进行验收,以最后称重的重量入库。

“原本陪餐需要刷校园餐卡,并在陪餐记录本上记录意见,有时会存在代陪餐现象。实行‘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后,系统录入陪餐计划,只有当日值班行政领导本人来刷脸计费后,系统才会自动形成陪餐记录。”十五中学分管食堂副校长唐国元反映。“陪餐意见反馈功能模块完善后,陪餐人员可通过手机上传陪餐意见。监督部门检查时可用系统进行数据录入下发整改意见,整改完再线上反馈。”平台搭建方郴州市某银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张丹丹介绍。

“所有食堂管理流程会录入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每天晨午检、食材留样、餐具消毒等拍照上传系统,当天的菜谱进行系统公示。采购的商品价格会有市调价格监测和市均价格监测。教育局和学校等监管部门对采购商品定期做市场调查并录入系统,学校基于市调价对合同价进行比对调整。”十五中学书记邱正春介绍,学校采购过同类商品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会自动生成市均价。管理部门在后台看到不同学校采购的市均价,可进行比对分析提醒。

“目前‘智慧食堂’监管平台已日趋成熟。食堂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拍照上传食品留样。未来还将跟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将‘明厨亮灶’功能模块嫁接到‘智慧食堂’监管平台,两个系统互联互通。届时,家长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吃的饭菜和食堂后厨操作画面,就会更放心了。”张丹丹信心满满。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