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嵬
在湖南的矿山深处,安全与生态的双重挑战如同两道难以逾越的山峰。五职矿长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肩负起了维护矿山安全与生态修复的重任。他们是科学管理的典范,是制度保障的缩影,更是全行业共同参与、预防为先的生动写照。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进位于湘西的一个矿山,晨光透过树梢洒在矿区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矿石的气味。李梅铅锌矿矿长李伟正在组织安全生产会议,他身着工装,笑容似暖阳和煦,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执着。这位在行业中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矿工,对安全生产有着深刻的理解。
会议室里,工人们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桌上摆放着安全手册和记录本。李伟站在桌前,声音铿锵有力,传递出一种无形的力量:“安全是矿山生产的生命线,只有人人参与,才能筑牢这道防线。”他的话语深深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空气中激荡着紧迫与责任的气息。
李伟所在矿山过去一年实现零事故、零伤亡,这在矿山行业殊为难得。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严苛的科学管理与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托底。每周雷打不动的安全培训,工人们凝神聆听,笔记本上密密匝匝记满他讲授的安全要点;而定期带队深入矿区的隐患排查,更是他紧抓不放的核心工作,每一个角落都被仔细检视,绝不让风险有可乘之机。
每次安全培训结束,李伟总会鼓励矿工们睁大眼睛找隐患、敞开心扉献良策,主动融入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他始终坚信,唯有将每个人的力量都汇聚到安全防线中,才能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守护安全”的氛围。
一次,矿区突发小规模滑坡,虽未造成人员伤亡,李伟却丝毫不敢懈怠。他第一时间召集全体员工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反复强调:安全意识的弦,绝不能因小事故就松劲,越是看似有惊无险,越要绷紧防范这根绳。
会后,李伟逐项拆解应急演练的每一个步骤,从疏散路线到避险姿势,从通讯联络到伤员急救,讲解细致到每一个手势、每一句口令,确保人人烂熟于心、临危不乱。
在矿山的另一侧,生态修复的工作同样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裸露的土壤和荒芜的景象让人心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李伟与他的团队意识到,矿山的未来不仅在于对资源的开采,更在于对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他们积极响应省里的生态修复政策,探索出一条“绿色矿山”的新路子。
阳光下,团队们正栽种树苗,悉心浇灌每一株新绿,为矿山的明天播撒下蓬勃的希望。李伟穿行在队伍中,时不时停下脚步,和大家交流着生态修复的心得。他眼中跳动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望见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在李伟带领下,矿山开展了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李伟常说:“我们要把这片土地恢复得更美,让后代子孙享受到我们未曾拥有的绿色。”
随着一棵棵树苗地种下,曾经光秃的矿区渐渐被绿色覆盖,生命的气息在这里悄然回归。
近年来,湖南省在矿山安全生产和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科学管理与制度保障,矿山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这一切,都离不开像李伟这样的矿长们,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安全与生态的双重责任。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中,安全生产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每一个矿工都意识到,安全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团队的责任。通过总结经验、探索新举措,矿山行业正朝着更加安全、绿色的方向迈进。
责编:曾金春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