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见习记者周萌 通讯员李耕夫 张晨)
“要不是您带着法官上门调研,又提示我们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又给我们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我们也没法走出收债困境!真的太感谢您了!”近日,湖南某材料公司负责人给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法院灌溪法庭庭长赵安平打来电话,对法官的帮助表达感谢。
窗外油菜花开得正艳,这通忙碌之余接到的电话,把赵安平的思绪带回到了那段“上门问诊”的日子。
定位:数据分析凸显矛盾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精神,灌溪法庭连续两年以辖区各乡镇成诉情况分析报告为抓手,通过直观的数据展示方式各乡镇、园区诉讼案件组成情况及增长趋势,从中发掘出各类纠纷成讼根源和规律,寻找从源头解决矛盾纠纷的办法。
灌溪法庭制作的辖区《2024年成讼情况》
在进行成讼情况数据分析时赵安平发现,湖南某材料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销售业绩逐年上涨、态势良好,但该企业2022年、2023年涉诉案件数量为个位数,2024年一跃至20余件,涉诉案件数量较多且增长速度较快,明显与常理不符。
为防范化解民营企业法律风险,进一步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灌溪法庭决定“主动问诊”,以便摸清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帮助企业遏制诉讼案件不断攀升的势头。
拆解:抽丝剥茧找准根源
经过查阅开庭笔录、调查笔录以及相关证据,赵安平发现数十本有关湖南某材料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卷中,大半都缺少了结算单这一关键性的证据。正是由于该部分缺失,债务人对债务金额产生异议后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企业才不得不提起诉讼。
赵安平揉了揉太阳穴,仔细分析着案件情况。 那为何会普遍缺少这一关键性证据呢?经过一番思考后,赵安平对同事们说:“得上门实地调研找到问题症结,听听企业的声音”
常德高新区里,一片绿树掩映的厂区内,厂房机声低鸣,工人们忙着打包、运输,生产如火如荼。
法庭干警进企开展实地调查
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询问以及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法庭法官们发现湖南某材料公司在近年高速发展、业务扩张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内部人员管理和法律意识培训。在问到结算单相关情况时,该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坦言:“我们公司的销售模式是一线销售人员有较大自主权,但有时候因为交接工作没有做好,部分销售人员离职后公司就失去了相关销售单据。本来也想聘请专业的法务帮我们规避风险,但因为种种原因又搁置了。”正因为管理和培训的薄弱,导致了部分销售人员以冲业绩为第一目标,盲目追求增加销售量,出现手续不规范、材料不齐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被动办案肯定不行,否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衍生诉讼,我们今天过来,就是希望能通过调研帮助企业做好内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赵安平深知,只有从源头杜绝类似问题出现,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攻克:支部共建破解难题
人民法庭如何助力民营企业搭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赵安平想到了法庭、企业党支部共建共享。
经过多方商讨和沟通,法庭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决定以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由灌溪法庭在买卖合同审查、职工招聘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进行针对性、定制化的司法服务,并随同开展判后回访活动,进一步做实案件审判质效、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该民营企业摆脱收债泥潭、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法庭干警开展法律授课
“签订买卖合同时对方使用项目部印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项目负责人在送货单上签字收货是否合法?”“如何通过微信聊天等便捷方式规范进行合同金额结算?”座谈上,企业职工纷纷提出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灌溪法庭授课法官面对提问一一回复,为该企业员工提升法律意识和规范工作行为提供具体法律指引。
“法官的针对性解读、授课十分及时、必要!我们公司当时正在发愁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破解经营难题,灌溪法庭就主动联系、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是十分感谢!”该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向法庭感谢道。
法企党支部共建共享后,该企业按照灌溪法庭提出规范销售行为、采取风控措施、加强人员管理的建议和提示,迅速完成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呈现涉诉案件逐渐减少的良好态势。2025年以来,该民营企业尚未以原告身份提起诉讼案件,高质量发展态势高涨。通过发布辖区乡镇园区成诉情况分析报告和打造“党建+”司法服务品牌等特色工作方法,灌溪法庭2024年案件增长速度较2023年明显放缓,降幅近18个百分点,土地征收补偿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矛盾较为突出的类型案件绝对数量均有所减少。
像这样,针对辖区企业开展靶向入企普法,从企业“问政策”转变为法院“送服务”,已成为鼎城法院全体干警共识。法院将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审判执行实践中,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坚定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者。
责编:周萌
一审:周芝华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