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人防+技防”筑牢地质灾害防治“防护堤”
2025-02-21 17:20:36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齐果 | 作者: | 点击量:44324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党美锦)“幸亏发现得及时,政府第一时间通知我们提前转移了,我们一大家子才能平平安安地聚在一起,要不还不晓得会发生怎样可怕的事!”慈利县广福桥镇三王村地灾隐患点转移安置村民谢迪刚感激地说。

慈利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山水相依,独特的地形地貌赋予了它如诗如画的美景,却也让这里成为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2025年1月25日,慈利县广福桥镇三王村便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质灾害防御之战,凭借高效的预警机制、密切的部门协作和扎实有力的防治举措,成功避开了一场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地质灾害。这场成功避险背后,是慈利县通过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和“隐患点+风险区”点面双控试点工作的实施,构建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模式、新体系。

构建隐患防控“情报网”,实现“心中有数”。

打开手机APP轻轻一点,全县所有地灾隐患点状况历历在目。慈利县地勘股股长胡松华向记者介绍,该县为解决好“隐患风险在哪里”的问题,结合1:1万高精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点面双控(隐患点+风险区)试点成果,创新性制作了26个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防御一张图,将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高风险斜坡单元、中高风险切坡建房全部标注上图,对每个隐患点和风险区”建立“一点一档案”,用于精准靶向预警和管控,指导全县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抓住切坡建房这一关键,做到“手中有策”。

慈利县是山地丘陵地区,农民建房切坡现象比较普遍,这是导致近年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该县结合农村房屋和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和汛期“三查”,组织慈利县自然资源系统、技术单位进行实地复核,摸清了切坡建房户现状底数,实行统一入库管理。同时明确管控制度,形成“房监测、村组织、乡管理、县统筹”的自我监测、实时预警、协同防治管控机制,逐户上门告知地质灾害隐患、防治责任、防护措施、避险建议等,切实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在此基础上,该县自然资源局结合1:1万调查评价和“33850”精准排查与风险管控方法,对切坡建房风险等级进行专业判识,明确了中风险以上切坡建房户管控措施,把村民建房选址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用规划引导村民建房规避地质灾害风险。

“人防”与“技防”双剑合璧,筑就“安全护盾”。

慈利县注重“人防+技防”联动,建立“4+1”防灾减灾职责层级架构和“六员共管”责任体系,全县309名群测群防员坚持在岗在位,做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为6566名受威胁群众与价值48602万元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在慈利县地质灾害智慧化平台,记者看到,铁塔视频实时监控着各处风险区和隐患点,风险信息动态更新。据介绍,该智慧化平台立足1:1万地灾调查和评价项目成果建设,可结合气象平台和普适化监测的预警信息,自动生成预警信号,实现风险监测预警精准化;该县四级责任体系和六员每一级可实时在网络端查看、调度及反馈,日常“三查”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可实时监控,实现风险防御响应协同化。

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县自然资源局和县气象局联合建立了“精准预警、精准转移、精准反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机制,利用当地雨量监测设备、气象天擎大数据云平台和地质灾害普适化监测仪器,提前捕捉灾害的“蛛丝马迹”,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短临预警产品,确保预警信息快如“闪电”传递至基层一线,直达受威胁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齐果

一审:齐果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