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许浩 肖敏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重要一环,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轻罪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不仅考验着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能力,也呼唤着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帮教措施。
在宁乡市,社区矫正工作正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一挑战,通过强化依法履职、深化隐患排查、优化帮教帮扶等多维度探索,书写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新篇章。
依法履职 打造规范化管理体系
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石在于依法规范。
宁乡市司法局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细则,细化工作流程,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开展。
审前调查评估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社区矫正决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市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从规范调查评估小组组成入手,确保人员专业、结构合理。明确调查评估内容,涵盖犯罪情节、社会关系、再犯风险等多个维度,力求全面、客观、公正。
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也为审判机关作出社区矫正决定时,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日常监督管理上,该局一方面充分利用“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派驻警察(辅警)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核查系统,加强数据分析,提高综合研判能力,除每日两次的签到打卡外,通过通讯联络、实时视频、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核查,核查中,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发生脱管、漏管等情况,对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训诫、警告、提请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等惩处,并将核查情况形成工作台账,不断强化监管力度。
同时,该局高度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对象的外出管理。创新跨市县活动审前实地查访机制,针对于有跨市县活动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机构根据其提供的相关佐证资料,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依据申请资料提供的位置信息,直插现场进行走访,并联合有关责任人员开展实地调查,现场制作调查笔录,详细核查社区矫正对象跨市县活动的理由、时间、频次等。同时告知相关责任人员,如提供虚假证供,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获批跨市县活动权限的,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和责任。查访结束后,社区矫正机构结合实地查访的结果与申请人提供的佐证资料,一一进行比对,对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按程序依法进行审批。
教育帮扶 精准施策助力回归
安全稳定,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特殊时期。
该局扎实开展社区矫正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采取逐人见面、逐人筛查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查整治专项活动,重点关注存在感情矛盾、经济纠纷、生活无来源等情形的社区矫正对象。
通过深入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也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区矫正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罪犯顺利回归社会。
市司法局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因地制宜创新教育学习手段,建立教育学习周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对象能够定期接受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矫正,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学习资源。
以教育学习周机制为例,该局将全市29个乡镇(街道)分为6个片区,组织全市所有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入矫、解矫、主题、分类、心理健康、警示等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心理辅导方面,该局引入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对新入矫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心理测评,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和社区矫正机构良性互动和沟通反馈机制。
结合工作中掌握的可能存在心理异常情况的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机构联合心理辅导机构,入户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其走出阴影,有效防范再犯罪风险。
在社会适用性帮扶上,该局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关爱帮扶贫困家庭的服刑人员子女,多次为有实际困难需要的孩子们送去了物资慰问,涵盖了食品、衣物、学习用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更给予孩子们更多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使得宁乡市不仅在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帮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为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贡献更大的力量。
责编:谭好
一审:谭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