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祯媛 通讯员 邹伟瑜
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7月16日11时发布洪水黄色预警:受长江、四水来水影响,预计未来48小时内,洞庭湖南县河段将出现警戒水位(35.5米)左右的洪水;城陵矶(七里山)河段将接近警戒水位(33米),南咀河段将接近警戒水位(34米)、沅江河段将接近警戒水位(33.5米)。随着进入“七下八上”,今年防汛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水利系统全面启动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
面对汛情,“消防橙”始终是群众最信赖的救援力量之一。连日来,在华容团洲乡团北村堤防上奋战多日的湖南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已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排涝作业、巩固堤坝、消防宣传等方面。坚守在堤防一线,确保堤防安全及居民生产生活的有序恢复。
多方协作开展排涝
随着抢险救援行动推进,湖南消防已经由搜救被困人员和封堵决口转为排涝。总队前指调派165台排涝车、排涝拖车开展作业。大堤上,排涝车依次排开加足马力马不停蹄地排涝作业。
由于前期团洲垸决口涉水较深,国家消防救援局调派湖北、重庆、贵州、广东、江西、广西、河南总队救援力量增援团洲垸排涝。各地增援力量陆续抵达现场,立即奔赴各个任务点开展工作。
湖南总队救援力量与其他总队救援力量采取分区域排涝的方式,让排涝效率得到提升。截至7月12日13时,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投入2120人、大功率排水装备165台、救援舟艇104艘。通过不分昼夜的排涝作业,内涝水位逐渐降低,排涝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7月12日7时,累计排水1982万立方米。其中,湖南消防救援队伍累计排水1549万立方米。
后勤保障助力排涝效率提升
随着救援力量的增加,油料保障难度逐渐加大,舟艇运油已无法保证油量供应。
湖南消防总队前指经过分析研判认为增加油料供应、改变油料运输方式是当务之急。
为此,战勤保障组在团洲垸东堤设置18辆加油车,通过加油车给车辆运油,油船给加油车供油的方式,保证排涝工作正常进行。同时,战勤保障组积极寻求国家电网的帮助,成功在大堤南段架设电网,通过电辅助方式进行排涝。“固定电源+油车转换电源”的双电源供电体系大大提升了排涝效率。
湖南消防创新策略,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化的战勤保障体系,以皮卡车为起点,将物资运送至洞庭湖畔冲锋舟集结点,随后通过水路,将油料等关键物资送达大型作业区。
7月10日,大载重运输无人机到达现场,打通了战勤保障“最后一公里”,助力抢险救援。同时,组织装备维修技术服务队开展车辆装备巡检工作。截至目前,累计维修作战车辆47辆,排除车辆装备故障89处,更换装备器材157件套,确保排涝工作顺利进行。
消防巡查筑牢安全防线
决口合龙后的几天是巩固堤坝的关键期,与排涝作业同时进行的还有巡堤查验、砂石装袋堤坝加固工作和安置点消防巡查。
堤坝上空,一架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与常规无人机的摄像头不同,它还有热红外和激光雷达传感器,能对堤防快速扫描捕捉管涌和渗漏险情。“虽然天黑了,但是屏幕里面还是挺清楚的。我每天要来回飞十几趟,用它来辅助人工,效率提高不少。”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通信分队通信员梁世鑫介绍。
总队前指部署480名指战员在14公里长的间堤、13个区段昼夜开展巡堤排险,每个区段安排10到30人,部署3台砂石装袋机在二门闸附近堤坝,开展装砂打包作业。
岳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站指导员何健介绍,巡堤是慢工精细活,只求精细不求快,每次巡堤必须仔细,晚上就更难,只能打着手电细细地寻找,如果第1排没有发现,第2排可以及时补漏。
消防安全课堂在安置点开课
“爷爷您好,烟头最高温度有700到800度,万一点燃床单,后果不堪设想。”7月10日,在华容县实验小学安置点,消防监督员陈浩巡查时发现一位老人正坐在床头抽烟,立刻上前劝止,并将老人带到室外的安全吸烟区。
“像这样的安全吸烟区,宿舍楼每层都有。”陈浩介绍,消防监督员每日巡查时也会专门劝说和提醒,防止发生意外险情。
湖南消防3项工作机制齐手抓,建立服务保障小组实名包干,24小时不间断值守,每天6轮次防火巡查,让安置点群众放心。
在华容县各处安置点,一场场消防安全培训在不间断开展。培训中,消防监督员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多样化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面对面讲解安全用火用电初起火灾扑救等知识。手把手演示灭火器、消火栓等常见灭火器材的操作方法,有效提高安置点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目前,消防救援机构已分人群、分批次在安置点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180余场,发放并张贴宣传资料750余份,赠送消防文创礼物220余件,宣传培训触及群众近5000人次。
责编:谭好
一审:谭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