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检法“两长”同庭办案 非法捕捞案当庭宣判
2024-03-07 16:21:41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马志军 | 作者:李英 | 点击量:10545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英)在禁渔区以禁用工具和方式进行非法捕捞,引发生态环境侵权的当事人究竟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元某某等二人用他们自身惨痛的教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3月7日上午,由临湘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元某庆、元某根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在临湘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临湘市检察院检察长陈尧以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出庭,临湘市法院院长张青担任审判长。

临湘市检察院检察长陈尧

临湘市法院院长张青

同庭办案

案情回顾

2023年1月8日至1月10日,被告人元某庆、元某根在禁渔区——黄盖湖水域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野生鲫鱼、麻鲢、翘嘴等共计约118.5公斤。两名被告人的行为破坏了黄盖湖渔业资源,既影响黄盖湖鱼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又危害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安全,损害了公共利益。

庭审现场

庭审中,陈尧检察长阐述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重大意义,希望通过此次庭审,倡导公众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守护生态文明。

经合议庭合议,法院对检察机关提出的事实及诉讼请求予以确认,并当庭作出宣判,一审判决被告人元某庆、元某根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均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丝网43匹、塑料船1条,予以没收,由临湘市森林公安局依法处置;共同赔偿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损失10770元,并承担本案鉴定费1500元,合计12270元。

通过庭审和“两长”当庭普法宣传,两名被告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当庭自愿认罪认罚,表示今后一定遵纪守法,不再从事非法捕捞活动。部分临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应邀到庭观摩庭审。

责编:马志军

一审:许新文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