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 杨万浓 谭家慧
强制报告制度是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更是法定责任和义务。为确保这项制度发挥应有作用,2023年以来,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继续坚持能动履职,聚焦协作配合、责任落实、宣传教育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走深走实。
聚焦协作配合
绘就全面保护“同心圆”

完善联动机制。在前期会签文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与公安、教育、卫健等多部门的沟通会商。常态化开展落实“强制报告制度”联席、座谈会,针对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对成员单位的各自职责及相关报告流程进行再细化。如卫健部门制作了强制报告详细流程图,并将报告情况抄送检察机关、政法委;公安机关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检察机关。
注重凝聚合力。永定区院注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行业代表参加强制报告制度座谈会,建言献策,群策群力;注重利用强制报告联席机制,将线索转向各相关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会同民政、妇联、关工委及社工组织等各方力量,同步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救助、保护工作,对涉罪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开展帮教40余次、集中家庭教育指导5次。
强化专项督导。针对行业发展特点,结合履职办案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10余次,对于宾馆等住宿经营场所发案多问题,结合学校、医疗机构系密切接触未成年人重点单位特点,同步开展专项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改进意见。2023年12月,联合市区两级卫健部门,对全区3所重点医院进行专项督导,对于发现的台账还需规范、报告不够及时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适时回头查看,确保真改实改。
聚焦责任落实
倒逼监管部门“绷紧弦”

紧盯线索排查。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在提前介入阶段即开启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监测,及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时多问一句,多想一层,注重挖掘背后是否存在应报告而不报告情况。同时,结合法治宣讲、走访调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主动向教职工、医疗机构等主体询问强制报告制度的知晓情况,拓宽监督线索来源。
紧抓每案倒查。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每案必查”,在刑事案件审查报告中要求对案件背后是否存在不强制报告等情况进行说明背书,督促承办人在办案过程中仔细审查,消除“办案盲区”,倒逼相关行业依法履行强制报告责任。如办理一起强奸未成年人案件,通过倒查发现被害人曾在医院进行终止妊娠手术,相关医务人员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及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督促行政机关履职。
紧扣全面监督。能动履行以“我管”促“都管”责任,对发现问题的部门或行业,积极通过监督追责、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推动诉源治理,净化滋生犯罪的土壤。2023年,针对未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相关问题,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2份,对未依法履行报告义务的4名医护人员、1名教职员工给予处分,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向司法机关补充报告疑似侵害未成年人案件7件。
聚焦宣传教育
织密职能部门“防护网”

以多形式普法宣传为抓手。组建“菁菁之窗”法治巡讲团,共建普法宣传志愿者,印发强制报告制度宣传手册,通过播放公益宣传短片、发放手册、制度讲解、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结合线上线下多重渠道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全方面、多角度宣讲强制报告制度。共发放强制报告制度宣传手册8000余份,开展普法宣传20余次。
以“一号检察建议”为依托。将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与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有机结合,有意识通过“法治进校园”巡讲、“开学第一课”以及检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长等途径,切实强化教师、家长法治教育,有效提升报告意识和能力。同步对中小学校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强制报告制度等方面情况联合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10余次。
以强制报告专题培训为重点。针对部分学校履职不到位,医疗机构、旅馆从业人员等对强制报告制度知晓率低问题,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开展制度专题讲座3场,结合真实案例,重点讲解制度的意义,报告的主体、情形、程序,不报告的法律后果以及隐私保护和善意免责,下大力气解决部分从业人员“不了解强制报告制度”“不知道怎么报告”问题,扫除强制报告制度的理解“盲区”,切实提高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的责任意识和能力。2023年,因履行强制报告义务而发现刑事犯罪案件2件。
责编:王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