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杨丹)为了营造更优营商环境,石峰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果,持续推进一批创新创优成果和先行先试经验走深走实,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活力。
一、抓优机制体制,破解执行难题。石峰区聚焦企业破产暨法院“执行难”问题,精准发力,持续用力,进一步优化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由政府和法院共同设立破产管理人援助基金,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办法,妥善解决破产费用保障问题及破产管理人的履职经费,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审结的株洲沐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一案中,债务人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破产费用和管理人报酬,石峰区府院双方“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合力处置”,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破产援助基金首拨,解决企业破产费用难问题,确保了该破产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该案件为基层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完善“执转破”机制,引领僵尸企业规范有序退出市场,减轻历史遗留包袱,做出了有益的成功尝试,被评为株洲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二、抓强革新定力,突破审批时效。石峰区主动对标国内最高标准、最优水平,全面整合力量、优化办事流程,在全市率先试点水电气报装城区破占道管理微改革。出台了《石峰区城区破占道管理微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再造审批程序,明晰部门责任,推进“一站式”办理。微改革的核心就是变审批为服务,变企业跑为部门跑,变“先审批再施工”为“边施工边审批”。该举措实现“破占道”审批3到5天缩减至2小时内,大大提升市政管线接入破占道审批效率。今年,市“三高办”将以石峰区水电气报装破占道“即报即办”微改革为典型,构建市区联动、齐抓共进的生动局面。
三、抓实攻坚克难,助推项目建设。石峰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把打通藏龙路一期项目“肠梗阻”作为回应民众期盼、疏通堵点难点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推动田心片区城市更新的扎实举措,成立区级工作专班,创新实施靠前、集中、全力、维稳“四个攻坚”,1月8日圆满完成了藏龙路一期项目最后两处房屋拆除工作,啃下了长达近六年的“硬骨头”。随着“肠梗阻”的打通,藏龙路将很快拓宽至双向通车,极大方便了田心片区居民和雪峰岭学校师生的出行,也给中车研究所、中车株机这些相关企业的产品运输打通第二通道,为畅通片区交通,升级城市功能提供重要支撑。藏龙路一期项目打响了2023年项目攻坚工作第一枪,吹响了“项目攻坚年”活动冲锋号,此项工作已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鸣响品质形象“交响曲”,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打好“发展六仗”部署,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擦亮“创业株洲、万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石峰区推行“234”工作举措激发优化营商环境潜力。
一、健全两项机制。通过完善“企业办事不求人”和学习“芜湖1%工作法”制度体系,实现为企业服务新进阶。打造“企业办事不求人”升级版。梳理各职能部门的惠企政策,通过微信群推送、发放惠企政策汇编等方式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及各类信息1000余条次,推动企业惠企政策应享尽享。持续组织政企早餐会,邀请企业家面对面沟通,讲问题、提意见。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组织全区34个部门,动员219名干部迅速下沉732家企业,实现了全区“四上”企业全覆盖。依托“两线三会一链一群一平台”,广泛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季度,全区办结企业问题55个,解决了天桥起重厂门前路面塌陷、火炬工业炉产业基地二期建设前相关报建报批手续的流程指导等一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探索“芜湖1%工作法”进级版。聚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组成金融服务小组,针对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特征的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全方位为企业进行“一企一策”的对接服务,一季度协调银行提供纾困资金3.23亿元。聚焦减税降费,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成立退税减税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统筹联动的退税减税工作体系,让税惠红利直达市场主体。聚焦抓好民营经济“六个一”工作,引导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进一步创业创新、做强做优。
二、优化三大环境。通过围绕城市建设、市场培育、品牌推广,营造让市场主体舒心的发展环境。优化城市环境。围绕两区融合发展,用好用足石峰区产业优势、经开区空间优势,共同承接轨道交通、半导体器件、新能源、新材料、北斗应用等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清水塘产业新城建设,引进一批中车双碳产业园、三一项目、广铁物流园等高产值高税收项目,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积极推动田心片区城市更新,推进田心片区“十路三地两校一广场”硬件建设,“产、城、人、文”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优化市场环境。印发《株洲市石峰区2023年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方案》与《石峰区市场主体培育工作评比激励办法》。开展特色街区培育行动,培育壮大万达广场、万博珑(喜盈门)商业广场、株洲五金机电市场、铜锣湾广场等大型商贸流通集聚点;提质升级响石岭步行街、田心夜市一条街、红旗路商业一条街等商业动脉带。一季度,全区市场主体净增4628户,其中企业净增1386户。新增“四上”企业4家,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116家,7家企业入围全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优化品牌环境。举办第三届“石峰杯”轨道交通产业技能大赛,彰显工匠精神。以“赋能双赛道 创新添动力”为主题的中车株所第三届科技节,呈现λ实验室、重载列车自动驾驶系统、时代碳行管控平台等七大“黑科技”,赋能交通和能源两大赛道。株洲先进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本轮唯一代表株洲市参加省级集群决赛的集群)。在国际上不断打响“田心制造”品牌,产品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三、抓实四个举措。通过紧扣改革、开放、服务、法治工作重点,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以改革创一流环境。印发《石峰区打造“三个高地”重大改革事项揭榜争先”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率先完成“亩均效益”评价、“三类地”处置、产业链招商、“六即”服务改革4项揭榜工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片区更新开发,在全市首创采用“FBO”模式(即市场化融资-带资建设-托管运营),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公开招标引进战略合作方共同参与水泥管厂片区开发,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在全省率先推行镇街行政执法“1+N综合查一次”改革,通过对同一检查对象联合多部门同步进行多领域清单式检查,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从而达到避免重复检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的目标,做到“无事不扰”。以开放促一流环境。建立外商投资精准服务机制,协助外资企业欧西诺进出口公司做好业务拓展,到位外资1万欧元,成功实现外资破零。实现新注册外资企业2家(株洲市粤港利胜贸易有限公司(港资)和湖南省株洲市禾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台资))。创新外资引进工作方法,探索以订单换外汇的模式引进外资企业和外资,联诚集团与华昌集团已初步达成意向:联诚集团给华昌集团铝型材采购订单,华昌集团在石峰区注册外资企业并注入外资。提高株洲港、中车物流、336处等资源利用率,推进“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建设,帮助联诚轨道装备、合宏泰贸易、羽商轨道等区域内重点进出口企业拓宽外贸销售渠道。以服务强一流环境。“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一事一标准”全面应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网上办理深度三级及以上达到99%,行政许可事项即办比率达56.87%。今年,全区已累计办结“一件事一次办”事项44204件,为新设企业免费赠送公章500套,为办事对象免费快递证照508份,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评价满意率达100%。在清水塘产业新城片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已累计服务片区企业群众482次,提供现场办事咨询引导服务99次,窗口线下受理办结业务61件,产业新城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560家,形成“园区办事不出园”的石峰样板。以法治护一流环境。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项专项行动,累计化解因疫情引发的“履约难”“交租难”等案件996件,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快速走出经营困境。主动走访辖区企业开展“法治护航”活动,为辖区企业追回欠款3478万元。打造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累计调解涉企案件207件。共立案受理涉企案件434件,已结274件,已结案中调解、撤诉151件。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大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审 曾金春
二审 伏志勇
三审 万朝晖
责编:陈佳婧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