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赵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雨湖区政法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五个牢牢把握”重大要求,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雨湖政法工作新局面。
一、坚定“一心向党、铁心跟党”的忠诚信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政法机关因党而立、因党而兴,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政法队伍是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力量,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政法机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自觉坚持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熔铸在血脉中、铭刻在灵魂深处,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地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二、厚植“依法治国、良法善治”的法治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专章进行论述和专门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凸显了法治建设事关根本的战略地位,强化和拓展了新时代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政法机关是推动法治建设、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把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需要作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自觉当好排头兵,充分发挥好政法主力军作用。
三、巩固“安全稳定、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治理尤其是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作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纽结说”生动地告诉我们,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县域社会治理好了,将会极大地提升整个国家的治理效能。
当前雨湖区聚焦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部署,以“赋权明责、整合增效”为路径,以治理清单化、精简化、精细化、多元化、智慧化为抓手,创新开展扁平化治理改革,着力构建职能清晰、权责一致、运转顺畅、保障有力、智能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政法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要以扁平化治理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化解,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三升三降”的基层治理目标。
作者系湘潭市雨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郭兰
一审:李林俊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责编:李林俊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