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我也愿为你们鼓与呼——一名刑侦内勤关于写作的思考
2022-03-17 16:52:04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李林俊 | 作者:刘艳 | 点击量:11590         

通讯员 刘艳

年关刚过,刑侦大队各项工作任务压头,大队民警在新领导的带领下,个个像打了“鸡血”,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接连办了好几起漂亮的案子。身为内勤的我当然也义不容辞,认认真真地接连写了两篇公文通讯稿,并惯性地认为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可让我没想到的是,领导并不满意,他说陈述式写法的文章太单调,一来感动不了读者,二来体现不了民警的辛苦和作者的水平。这样的一套“情感论”无疑是颠覆了我之前对公安宣传工作的认知,泼了我一身冷水,甚至让我感到一丝泄气。

冷静过后,却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反思。参加公安工作10余载,调入过禁毒、国保、派出所等多个单位担任内勤文职,为宣传破案成果和工作成效,写过许多“八股文”式的通讯稿,但确实未曾为内心真切的感动多留下过几笔文字的痕迹。

连续蹲守时的艰苦忍耐,辗转调查时的奔波劳碌,抓捕嫌犯时的奋不顾身,审讯案件时的夜以继日……这些点点滴滴,平凡而感动的瞬间,每天在我们身边发生却经常被我们忽略。这些辛苦和优秀,需要我们去为他们鼓掌和欢呼。

作为一名公安内勤,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我渐渐产生了惰性,体会生活、捕捉情感对我来说变得有些“奢侈”和“畏难”。当民警侦破一起案件时,破了多少案,抓获了多少犯罪嫌疑人,这些亮闪闪的数据和战果才是我第一时间关注的重点和报道的核心,我只需按照相对固定的格式,完整地记录,公正地报道,它不需要我太多思考,更不需要引起读者的共情,它会是一篇中规中矩的通讯稿,却也会因为缺少一点“真性情”传递不出太多的温度。

绚丽的烟花,它是耀眼夺目的,能让每个人为之驻足;然而照明我们归家之路的往往是那一盏盏平淡无奇的路灯。公安工作亦是如此,鲜花和掌声不常有,那些核查线索之后无功而返的沮丧,那些阴差阳错失去了抓捕时机的懊恼,那些因缺少证据却无法破案的遗憾,这些也是公安工作的常态。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所有的这些也点滴反映着民警默默无闻的坚守和付出,对警察这份职业的责任和担当,饱含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

今年大年初九,元宵节还未过,为核查电诈线索,我的战友唐杰远赴福建、辽宁、陕西三省,福州、漳州、厦门、本溪、铜川五地调查取证,整整半个月时间,所坐的飞机、高铁、汽车加起来的里程数都是个惊人的数字。归队后的他脸上多了些许沧桑和疲惫,我心疼地问他:“这半个月,案件有什么进展和收获吗?我帮你宣传宣传。”他连忙摇头说“没有,没有,还是别报道了,虽然出去这么久,但却错过了抓捕时机,没有什么收获。”遗憾中透着一丝无奈。

​奔波赶车、睡眠不足、水土不服、泡面当正餐,完美地错过了元宵佳节与家人的团聚......这些常人能想到的辛酸他只字未提,这难道不是一种令人敬佩又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万家团圆、灯火通明的时候,总有人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默默坚守,在我的身边,像唐杰这样的同事还有许多许多,这种正能量不能因为他的无功而返而被人遗忘,我看到了,把他记录下来,让它们在时光的河流里璀璨生辉。

在宣传写作这条路上,也许我撰写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不能将兄弟姐妹工作中的精彩呈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不会停下探寻和发现美好的脚步,不管是喜悦的、欣慰的,还是热烈的、激动的,抑或是隐忍的、酸涩的,我希望这些细腻的情感,都会借助于我的文字,跃然于纸上,熠熠生辉。最后,愿自己在文字的浩海里,除了公整的记录,偶尔也能多一丝温度,添一点色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者简介

刘艳,女,36岁,党员,2007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人口,禁毒,政工,乐坪,指挥等部门工作,目前在娄底市公安局娄星分局刑侦大队担任内勤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