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免费手办”藏风险!花垣一女生中招,4.4万余元被骗走
2025-10-20 17:44:48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李颖 | 作者:施涛明 | 点击量:5838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施涛明)2025年10月1日2时许,家住花垣县的学生(化名)在家刷视频时,一名昵称“美美”的陌生用户申请添加其为好友出于好奇,小通过了好友申请并回关。随后,“美美”主动搭话询问小追星时长,得知小已追星数年,便抛出诱饵:“我手里有很多手办,家里人要扔掉,可以免费送给你。”

起初,小吴多次婉拒,但“美美”持续纠缠、反复劝说。最终,小吴同意接收,“美美”随即要求她提供收货地址,并让她添加一个标注“快递对接”的QQ号,声称需通过该账号核实地址信息,“后续快递员会尽快打包手办寄出”。

添加QQ后,对方立即发起视频通话,镜头中始终展示着一个收款二维码,并以“核实地址需验证支付权限”为由,诱导小吴偷偷拿母亲的手机扫码。扫码后,页面随即弹出“微信支付被封控”的虚假提示,对方又借机要求小吴打开母亲的支付宝、微信钱包及相册中的银行卡照片,以“解封需验证银行卡信息”为由,多次索要短信验证码。

直到最后一次索要验证码时,小吴才察觉异常,匆忙挂断视频。第二天小吴母亲发现银行卡流水异常,立即前往派出所报警。经核查已被连续刷走26笔款项,共计44623元。

作案手法拆解

1.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利用某些群体的追星喜好,以“免费手办”为切入点,快速降低对方警惕心。

2.层层诱导转移渠道:先通过某平台建立联系,再以“快递对接”为由引导至QQ,脱离短视频平台监管,便于实施下一步诈骗。

3.虚假场景制造恐慌:通过展示收款码、伪造“支付封控”提示,编造“解封需验证”的谎言,逼迫受害者配合操作。

4.紧盯“未成年人”弱点:抓住未成年人对支付安全认知不足、易被纠缠说服的特点,诱导其偷拿家长手机、泄露验证码,完成转账操作。

反诈警示

1.警惕“免费”陷阱:凡是陌生人主动提供“免费礼品”“免费福利”,且需提供个人信息、地址或操作手机的,均可能是诈骗。

2.不随意添加陌生好友:短视频、社交平台的陌生好友申请需谨慎通过,尤其是对方过度热情、精准提及个人喜好(如追星、游戏)时,更要提高戒备。

3.严守“验证码”红线:任何情况下,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的短信验证码都属于“支付密码”,绝不能向他人透露,哪怕对方编造“解封”“验证”等理由。

4.家长需加强监管:家长应妥善保管手机支付密码,避免孩子轻易接触;同时要向孩子普及支付安全知识,告知“偷拿家长手机操作转账”的风险及后果。

责编:李颖

一审:王薇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