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王正涛)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离不开坚实的法治护航。今年以来,湖南洪江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通过“三进三入”实践与“洪心・桐护”基地建设,构建了有特色的全链条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模式。
法治教育入校园,让法治课成为成长“防护盾”。校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主阵地,也是法治教育的“第一课堂”。洪江人民法院打破传统普法模式,精选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官,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以“校法牵手”打通校园普法“最后一米”。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差异,法官们摒弃“一刀切”的宣讲方式,精心设计“法律+案例+故事+点评互动”的定制化课件。对低年级学生,用趣味故事讲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真实案例剖析防性侵、防诈骗的法律边界。今年以来,法官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法治课24堂、校园讲座6次,将“防欺凌、防性侵、防诈骗”的法治种子播撒进每一位学生心中,让法治课真正成为守护成长的“防护盾”。
模拟法庭进社区、进家庭,让司法体验成为成长“活教材”。“纸上谈法”易显枯燥,“沉浸式体验”更能触动心灵。洪江人民法院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创新模式,将“模拟法庭”搬进社区、接入家庭,小“法官”敲响法槌,小“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小“律师”展开辩护,既完整还原庭审流程,又让未成年人在角色扮演中触摸司法温度,感受法律威严。同时,法官选取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案例,编写真实庭审剧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证据”“辩护”等法律概念,活动结束后再由法官点评解析,将体验转化为法律认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教育,搭配“二维码互动答疑”机制,既打破了司法与家庭、社区的距离感,更让未成年人从“知道法律”升级为“理解法律”。
多元联动聚合力,让协同共治成为成长“安全锁”。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跨部门协同的“合力工程”。洪江人民法院联合区妇联、关工委、教育局成立“向阳花”家庭教育联合指导工作室,以“跨界协同”模式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将司法保护延伸至家庭、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对孩子抚养权争执不下,承办法官邀请妇联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法官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耐心释法明理;妇联工作人员从“父母角色”切入,开展心理疏导。最终,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孩子的生活与教育得到妥善安排。同时,依托“一乡一法官”制度,法官与联合单位工作人员深入乡街、社区,既开展普法宣传,又化解涉未成年人纠纷,将“优先保护”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
洪心桐护建基地,让立体普法成为成长“领航灯”。洪江人民法院依托法院场所资源设计五大体验模块,包含诉讼服务中心的“维权启蒙”、司法警察装备室的“法律威严感知”、刑事审判庭的“模拟庭审实践”、羁押室的“警示教育”、荣誉室的“法治信仰培育”,积极打造“洪心・桐护”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立体化、常态化”模式培育青少年法治信仰。基地以“每月1班1次”的频率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后,法院还会收集学校、联合单位的意见,持续优化内容与形式。这座集法治宣传、文化传承、道德滋养于一体的基地,让青少年在“看、听、做、思”中完成从“敬畏法律”到“信仰法律”的转变。
从课堂上的“定制化普法”,到家庭、社区中的“沉浸式体验”,再到跨部门的“协同化守护”与阵地化的“系统化教育”,洪江人民法院以司法智慧与责任担当,构建起“全场景覆盖、全链条保护”的未成年法治保护新格局,让每个孩子在法治阳光下温暖成长。
责编:周玉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