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做完消融,为什么术后复查结果上还看得到“那一团””,“不是说做完消融病灶就融化消失不见了吗?”,从事介入工作这些年,时常听见患者疑惑的咨询。今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超声介入团队一起为您揭示消融相关那些事儿。消融不是神话或变魔术,它是一套有边界、有时间线的医疗技术。消融的目标是让异常组织“失活”,然后由身体慢慢处理掉,不是把它瞬间“融化消失”。
一、消融在医学上的定义及种类
在影像实时引导下,用能量把病灶从“活的”变成“死的”,让它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再由机体新陈代谢去吸收代谢或纤维化。
常见方式:
① 热消融:微波消融、射频消融,精准加热,形成凝固性坏死区;
② 化学消融:聚桂醇注射液、无水酒精破坏壁细胞,使蛋白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常用于囊肿硬化治疗等;
③ 冷冻消融:极低温让细胞冻裂,再复温,反复几轮,局部细胞不可逆损伤;
④ 高能聚焦超声(HIFU):体外把能量聚焦在体内病灶处,达到灭活的效果;
⑤ 不可逆电穿孔(IRE):短时高压电脉冲打开细胞膜通道,细胞失活,对周围胶原支架相对友好。
二、消融术后一段时间段内影像上看到的“那一团”是什么?
① 被灭活的病灶本体;
② 医生留出的安全边界,用来覆盖潜在微小病变(该消融区甚至比之前病灶还大);
③ 机体的反应性改变,如轻度水肿。
三、怎么判断消融是否成功?
① 影像学:是否无强化,缩小曲线是否达标,边缘是否还有活性灶。
② 症状学:疼痛评分、出血量、压迫感、功能受限是否改善。
③ 生活与功能:回归工作与运动的速度,器官功能是否得到保留。
四、那些情况更适合选择消融
① 结节或肿瘤边界相对清楚,位置允许建立安全边界;
② 有器官保留诉求,希望创伤小、恢复快;
③ 对传统手术顾虑较多,或既往手术风险较高;
④ 专业医生评估提示,通过消融可望达到根治或长期控制的目标。
五、以下情况不太合适消融
① 弥漫性病变、边界极不清,贴近关键结构,难以安全覆盖;
② 明显需要广泛清理或全身系统治疗的情况;
③ 合并严重出血风险、急性感染等禁忌;
④ 无法配合规范随访的人群。
总结:
1、消融是让细胞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需术前评估有无适应症。
2、消融成功与否取决于“能不能安全地把能量放进去,并覆盖到该覆盖的地方”。
3、术后看着不“消失”,不代表失败,一般消融区会逐步缩小,最后被吸收或留下一点纤维化疤痕。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影像科 庹菲 王月爱 陈晓琼)
责编:王汝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