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蝶变有秘方:酬金制+解纷站 郴州探索基层治理的苏仙样本
2025-10-11 12:15:34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李迅 | 作者: | 点击量:9934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建军 通讯员 段东霞 邓阳君

从物业费收缴率不足35%到稳定在90%以上,从纠纷频发到调解成功率达96.3%,郴州市苏仙区神憩乾珑小区用一场深刻的治理变革,为基层法治建设写下了生动一笔。

“真是没想到,困扰我们单元楼半个月的空调滴水问题,在‘家门口解纷站’只用半小时就解决了!”近日,神憩乾珑小区业主李女士指着楼下已经整改好的空调外机,赞不绝口地对记者说。

2013年建成的神憩乾珑小区是苏仙区规模较大的住宅区之一,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入住率为89.2%。这个拥有5260人的大型小区,曾经因物业管理混乱、纠纷不断而闻名。如今,通过“酬金制物业服务+家门口解纷站”的创新组合,这里已完成了从“问题小区”到“治理示范小区”的精彩蝶变。

小区居民安居乐业。

酬金制改革:让物业费在阳光下运行

“2019年之前,我们实行的是传统的包干制管理模式。”小区业委会主任黄满华回忆,“物业费收多少、花在哪,业主完全不知情。物业公司为控制成本,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居民不满意就拒缴物业费,形成了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一度跌破35%,物业与业主之间矛盾不断,甚至出现肢体冲突、堵门、拉横幅等行为,小区成为远近闻名的“问题小区”。

转机出现在2019年。在王仙岭街道和东边江社区引领下,成立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随后正式成立,并推动物业管理模式实现根本性变革——从“包干制”转向“酬金制”。

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建立透明化的财务管理机制。具体而言,预收的物业费中,按约定比例支付物业公司“酬金”(5%的固定酬金与不高于10%的浮动绩效酬金),剩余资金全部进入业委会与物业共管的资金账户,每笔支出需经业委会审批,年底结余归全体业主所有。

“为让居民理解新模式,我们发动党员、热心居民挨家挨户算明白账。”小区党支部书记刘言琦介绍,“向居民解释明白,以前物业费是‘物业的钱’,现在是‘大家的钱’,每花一笔都要经过业主同意。”

业委会物业财务每月一审核、每月一公示。

这一改革迅速获得居民支持。小区同步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实行每月“两公开一考核”——物业公开服务与财务情况,业委会进行考核;推行年度预决算制度,年初报“花钱计划”,年底交“花钱账单”,居民可质询甚至请专业机构查账。

财务透明彻底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令人欣喜的是,物业费收缴率从不足35%跃升至90%以上,且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更有说服力的是,业委会收回地下车库管理权后,将月租从320元降至260元;2024年,小区用物业费结余给全体业主分红达80万元。

年底,业委会给全体业主分红。

“钱花得明明白白,物业服务更有动力,我们缴费也心甘情愿。”业主王大爷拿着手机里的收支公示截图笑着说。近年来,小区用共有资金新建了儿童游乐场、篮球场,加装了智慧门禁与路灯,改造了围墙并建设了电动车充电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解纷站建设:法治力量沉到居民家门口

管理制度理顺后,如何化解高密度居住环境下不可避免的邻里纠纷?

神憩乾珑小区的答案是:让法治力量真正下沉到基层。

2022年,依托酬金制改革的红利与“三长制”基础,东边江社区、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联合成立了“家门口解纷站”。这个20平方米的空间虽然不大,但桌椅、调解流程展板与法律书籍一应俱全,“化解小区事,温暖业主心”的标语格外醒目。

“家门口解纷站”调处邻里纠纷。

“我们建立了‘楼栋长巡查上报—物业管家初步协调—解纷站多元调解’的三级响应机制。”刘言琦介绍,小区同步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即“每日巡查、每周入户、每旬交流、每月会商”,确保矛盾早发现、快处置。

家事纠纷最能体现解纷站的温情与专业。2023年8月,业主李女士反映其女儿罗某在产后3个月遭丈夫关某家暴。片长第一时间介入,了解到这对夫妻属闪婚,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因生活琐事、经济问题频发口角,双方父母过度参与更激化了矛盾。

解纷站不仅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还协调心理医生为产后情绪敏感的罗某进行心理安抚,同时对关某的家暴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先分开冷静一段时间,若需离婚,解纷站将协助申请法律援助。

专业的法治支持是解纷站的重要支撑。站点联合街道司法所、辖区律所,每周安排法律顾问驻点,并梳理出家庭矛盾、车位纠纷、物业责任等12类高频纠纷的标准化流程,制成“调解指南”供调解员参考。2025年,两业主因车位界限争执不休,解纷站联合物业在现场安装隔离护栏,签订协议,彻底化解积怨。

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解纷站共受理纠纷216起,成功调解208起,成功率达96.3%,其中80%在楼栋或物业层面解决,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双向赋能: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神憩乾珑小区,酬金制与解纷站形成了“管理提质—矛盾减少—信任增强—治理增效”的良性循环。酬金制从源头上减少了物业纠纷,解纷站则为酬金制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共同构建起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这种双向赋能效应在公共事务决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小区物业负责人胡经理分享了一个案例:去年小区计划用共有资金新建充电桩,低楼层业主担心安全问题提出反对。解纷站协调组织业主代表、企业、电力专家召开座谈会,现场解答疑虑;业委会则通过酬金制账户公示预算与使用计划,消除资金担忧。最终方案以92%的同意率高票通过,20个升级充电桩惠及80余户业主。

新增设充电桩。

“以前搞改造要么吵翻天,要么怕资金乱用,现在透明管理加沟通协调,共识很容易达成。”业主刘女士表示。

神憩乾珑小区的实践,为湖南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苏仙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的成功在于坚持业主主体地位,将专业化与群众性有机结合,既发挥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能力,又引入法律顾问、心理医生等专业力量,同时通过片长、楼栋长、业主代表让治理更接地气。”

找准居民需求和治理创新的结合点,再难的基层矛盾也能破解。如今的神憩乾珑小区,整洁的道路、葱郁的绿化、和谐的邻里关系,无不彰显着治理创新的成效。从“矛盾多发地”到“治理示范点”,这一蝶变见证了法治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探索实践正为湖南更多社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