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周海 蒋滨瑞)自入驻白马渡镇瓜地村以来,道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派驻的工作队始终秉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工作理念,将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头、抓在手上。为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工作队到村后立马开展 “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 走访行动,队员们带着真情、怀着真心,走遍村里的每一条巷道、每一户人家,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倾听了解诉求,在与村民的拉家常、话发展中,精准收集各类问题反馈,以扎实的走访成效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系列为民服务的亮点工作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村民 “放心井”
“以前总担心孩子在水井边玩,现在装了护栏,心里踏实多了,真是太感谢工作队了!” 看到整改后的水井,六组村民马备喜激动地说道。
在走访旱田自然村过程中,工作队得知村民对村内水井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特别是党龄近60年的老党员马备喜同志特别关心群众的安全问题,向工作队反应了这一情况,原来,这个村组的水井因使用年限较长,周边未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近年来多次出现小孩在水井附近玩耍的情况,存在极大的溺水风险,村民们对此忧心忡忡,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一安全隐患。
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指令。工作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实地勘察,仔细查看水井的位置、深度、周边环境等情况,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考虑到水井周边人流量较大,尤其是儿童活动频繁,工作队最终确定了 “安装防护护栏 +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的整改方案。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积极协调资金,联系专业施工队伍,全程监督施工过程,从护栏材质的选择到安装高度的确定,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做到安全、牢固、美观。
经过数日的紧张施工,崭新的防护护栏整齐地围绕在水井周边,醒目的 “小心溺水,禁止攀爬” 警示标识张贴在护栏显眼位置,彻底消除了水井的安全隐患。
此外,工作队举一反三对其他自然村的水井也进行了风险排查,对于有溺水风险的水井也一并安装了护栏或门。
精准识别监测,筑牢民生 “保障网”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也是工作队的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 “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工作队以全覆盖走访为契机,将监测户识别工作与日常走访深度融合,通过 “一看、二问、三查、四核” 的方式,全面排查村内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
“一看” 家庭居住环境,了解农户住房条件、生活设施等基本情况;“二问” 家庭收支状况,详细询问家庭成员就业、务工收入、农作物收成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支出情况;“三查” 政策享受情况,核查农户是否享受医保、低保、养老等各项惠民政策;“四核” 风险隐患情况,重点核实是否存在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风险。
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发现村民周大叔身患尿毒症,每周前往县新区医院透析治疗2次,医疗费用高昂,之子2024年6月患脑出血中风,目前半瘫痪在家休养,需长期服药,其儿媳多年前因生病已过世,其孙女,在白马渡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生活面临较大压力,符合监测户识别条件。
工作队立即按照程序,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协助周大叔提交监测户申请,经过村级评议、乡镇审核等环节,很快将其纳入监测户范围,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申请低保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联系公益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有效缓解了周大叔家庭的生活困难。
截至目前,工作队通过全覆盖走访,已精准识别监测户 1 户 4人,为每一户监测户、脱贫户建立了详细的帮扶台账,制定了个性化帮扶方案,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村内民生保障筑牢了坚实的 “防护网”。
瓜地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以全覆盖走访为纽带,架起了与村民之间的 “连心桥”,用精准高效的服务解决了村民的烦心事、操心事,在基层一线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未来,工作队将继续坚守岗位、担当作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为白马渡镇瓜地村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编:左爽
一审:杨友林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