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杨启明 李亚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作为四级内镜诊疗技术,因“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优势,成为消化道疾病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近日,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运用该技术成功为一名70岁患者完整切除十二指肠黏膜下平滑肌脂肪瘤(良性肿瘤),实现治愈性切除。
患者盘某(化名),因“上腹痛半年”辗转多地就诊治疗,腹痛无好转,今年7月份,经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存在直径约1.5cm黏膜隆起病变,为黏膜下层来源,考虑“布氏腺增生可能”,但性质待明确。
患者反复腹痛,病变直径约1.5cm,符合ESD术的治疗指征,但十二指肠ESD术被视为内镜微创治疗中的“高难度挑战”,其因解剖结构复杂成为内镜操作的“难点区”:一方面,其管腔狭窄,内镜操作空间有限,对术者的精细操作要求极高;另一方面,十二指肠毗邻胰腺、胆管、大血管等重要结构,一旦术中出现穿孔、大出血,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这对医院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和多学科协作能力有着严苛的要求。
9月4日,患者到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充分告知手术必要性与风险,患者及家属选择接受ESD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黏膜下平滑肌脂肪瘤,这是一种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完整切除后复发风险极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表示腹痛症状已消失,精神、食欲良好,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ESD术不仅实现了病变的精准切除,还最大限度保留了消化道正常功能,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创伤小、疼痛轻,很快便能正常进食与活动。”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杨启明介绍。
十二指肠ESD术的成功开展,是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技术实力的体现。“ESD术就是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的‘克星’,此次为七旬患者成功实施高难度十二指肠黏膜下脂肪瘤ESD术,再次体现了我院在消化道微创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更让县域内消化道疾病患者无需辗转上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精尖的微创治疗,为守护群众消化道健康筑牢了技术防线。”杨启明表示。
目前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已能常规开展ESD术,覆盖消化道早期癌、直径超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者)、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等)的治疗。
责编:左爽
一审:杨友林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