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院创新推出师徒机制 激活人才培养“一池春水”
2025-09-12 09:03:58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刘惠明 | 作者: 周子熙 汤楚怡 | 点击量:9251         

湖南法治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薇 通讯员 周子熙 汤楚怡)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推出师徒机制,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成效显著。该机制通过一对一精准结对,不仅有效破解了青年干警培养瓶颈,更激活了法院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为审判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2024年10月14日,株洲中院举办首届“导师带学生”拜师仪式。

精准结对

量身定制成长路径

为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大水漫灌”的不足,株洲中院政治部开展深入调研,全面梳理青年干警的职责目标、能力短板和发展方向,精心选聘25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资深法官担任导师,与首批59名青年干警结成师徒。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不仅系统指导青年干警提升业务能力,更注重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职业精神、提升综合素养。导师们围绕“德、能、勤、绩、廉”全面培养目标,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实现优质司法资源的有效传承。

实战练兵

在淬炼中成长成才

`该机制突出实战练兵,让青年干警在真实司法场景中锤炼成长。石峰区法院刑庭庭长谭姣在导师株洲中院院长蒋智勇启发下,掌握了“穿透式”审判思维,其撰写的裁判文书获评“全省优秀裁判文书”。“导师的指导让我学会了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中快速锁定关键,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受益终身。”谭姣说。

在天元区法院审理的重大破产清算案件中,法官助理张佳在导师易文胜专委的指导下,系统梳理案件脉络、精准识别风险焦点、依法推进重整程序,最终圆满化解复杂纠纷。她的个人成长成为天元区法院破产审判能力提升的缩影。2024年,天元区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在湖南省基层法院营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考核中荣膺榜首,其民事审判庭获评全省“破产审判工作突出集体”。

研训结合

培养复合型司法人才

株洲中院注重审判与调研并重,着力培养“既能办案、又会思考”的复合型人才。天元区法院法官助理陈晓康在导师、时任株洲中院研究室主任邓画文的指导下,从选题搭建、文献梳理到观点提炼实现全面提升,其参与撰写的学术论文荣获全国学院学术讨论会一等奖,实现了株洲法院在该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导师教导我们,调研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陈晓康表示,“这种研训结合的培养方式,让我们既提升了理论水平,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铸魂

锤炼忠诚为民担当

政治建设始终是导师带学生机制的核心,着力锤炼青年干警的忠诚与为民担当。通过共学理论、共话使命、共践宗旨,导师言传身教,引导青年干警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株洲中院时任立案信访局信访办公室副主任童建荣在其导师尹强副院长带领下,一起攻坚重复信访积案,最终通过再审程序依法化解矛盾,守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更加明白了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童建荣说。凭借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童建荣在2024年全省审判业务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并被任命为立案信访局副局长。

成效显著

人才梯队雏形初现

该机制实施近1年来,14名学员实现职务晋升、职级提升或通过法官员额考试;13篇学术文章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或全省法院理论研讨会表彰;先后涌现出19名全省法院审判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市法院审判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多篇裁判文书入选全国两高典型案例或获得省级表彰;多篇新闻稿件被《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等权威平台采用。

下一步,株洲中院将系统固化经验成果,评选表彰优秀导师和学生,启动第二批导师带学生机制,持续深化人才培养工程,让更多青年干警在薪火相传中成长成才,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责编:刘惠明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