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玫健:笔耕不辍守初心​
2025-09-04 08:42:25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刘惠明 | 作者:周子熙 王韬 | 点击量:9084         

湖南法治报(记者 王薇 通讯员 周子熙 王韬)2004年,杨玫健怀着对“白纸黑字见公道”的朴素向往,带着学生时代未褪的青涩,成为一名法院的书记员。那一天,她办公桌上的印泥泛着沉静的光,和课本里“法者,治之端也”的字句重叠,在心里落得格外扎实——从探寻法理到记录公正,身份换了,可“笔下有乾坤,一字不能错”的念头,半分没改。

总有人问书记员的日常是什么样的。是开庭前逐字核对庭审提纲,确保当事人信息、案由条款准确无误;是庭审时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将法官的问询、双方的辩词实时转化为文字,连语气里的细微情绪都尽量留存;是闭庭后整理卷宗,给每一页材料编上页码、贴上标签,让零散的证据变成逻辑清晰的链条。有人说这些工作琐碎,可杨玫健总想起第一次独立完成庭审记录时,法官看着笔录说“没问题”的瞬间——那些敲下的字符,不是冰冷的文字,是司法过程最真实的印记。

21年来,案宗堆成的高度,悄悄丈量着成长的轨迹。虽然没有法官一锤定音的权威,也没有检察官据理力争的锋芒,更多时候是在重复那些“幕后”的事:给当事人打电话确认开庭时间,要耐心解释三次以上才能让对方听清;整理庭审录音时,为一句模糊的表述反复听上十几遍,但就是这些重复里藏着千钧重。

去年的一起大要案的记录工作,让这份坚守更有分量。一起涉众型诈骗案,庭审持续了58天,杨玫健面前的键盘被敲得发烫,光是庭审笔录就记录了1600余页,每一页都要经得起推敲,那些加班核对笔录的深夜,看着窗外法院大楼的灯光,总觉得像学生时代挑灯夜读时的台灯,都是为了一个“明”字——明理,明法,明是非。

杨玫健现在是株洲中院刑一庭书记员,守在庭审记录的第一线,杨玫健仍像当年啃法条那样,对每一个字保持敬畏,为每一份公正留存依据,为建设幸福株洲添上最细致的司法注脚——因为那份“让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检验”的初心,从走进法院的那天起,就从未改变。

责编:刘惠明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