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陈琳)三伏盛夏,挡不住逐梦的脚步。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带着对法律的敬畏与向往,走进湘阴县人民检察院,开启了为期不长却意义深刻的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她们近距离触摸检察工作的温度与力量,在卷宗里读懂责任,在岗位上感悟担当,让青春与法治撞出别样的火花。
短暂的实习之旅即将画上句点,在告别之际,她们这样说:
徐竹瑶:这个夏天,我有幸进入湘阴县检察院职务犯罪和重大犯罪部,开启我的法律实践之旅。整理卷宗,是触摸法律肌理的开端。从立案文书到送达回证,卷宗的每一页都承载着程序正义的重量。制作审查报告时,书本上的法理跃入现实语境。对照条文解析犯罪构成,循着刑事诉讼法梳理证据脉络,在“酌定情节”的细微处感到理论与实践的张力。
这段实习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法律世界的多维面向。那些卷宗与报告都在诉说着:法律人的成长,从来都是让书本上的铅字在实践土壤里扎根、开花。湘阴县检察院的光影里,藏着法治最质朴的力量,也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王懿熹:“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工作中锤炼法律素养”,这是我来到六部实习得到的第一句教导。案管部门是案件“入口关”,协助录入案件信息、整理卷宗,看着每一份文书经审核流转,“程序正义”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控申部门则是连接群众与司法的桥梁,当群众的殷殷期盼遇上法律的严肃公正,司法的温度就藏在字斟句酌的群众回复函中,藏在雷厉风行的调查程序间。
三十天的实习让我懂得,司法工作既要坚守原则,也要有温度,要让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也是湘阴县检察院给我的馈赠:用理性洞察世界,用共情连接彼此,最终在“知”与“行”的往复中,成为更有担当、更懂温度的法律人。
何岸柳:投身湘阴检察的实习经历,犹如推开了一扇通往正义实践的大门。这里没有课堂上抽象的法理,只有一个个需要较真的案件。看检察官们提审时直击要害的发问,阅卷时在字里行间寻找线索,面对复杂案情时抽丝剥茧的耐心,才懂“司法公正”从来不是空话。整理卷宗时,每一份笔录、每一页证据都要按规范排序,前辈一句“细节里藏着真相”,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实习结束时,手中的卷宗仿佛有了温度。这份经历教会我的,不只是流程与规范,更是法律人“铁面无私”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再想起这段时光,定会记得这份对公平正义的执着。
吴梓璇:在湘阴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实习时光转瞬即逝,这段经历让我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实习期间,我通过整理卷宗、查阅法律法规、协助撰写调查提纲等办案辅助工作,系统了解了公益诉讼的办案流程,也跟随大家一起下乡发放检察建议书,深刻体会到公益诉讼必须扎根基层实践和回应群众关切。
感谢湘阴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和前辈们的悉心指导。我将带着所学所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步,不负这段充实的时光。
任靖萱:在湘阴检察办公室的实习时光转瞬即逝,却收获满满。初入时,我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而如今已满是感慨。办公室里忙碌有序的氛围感染着我,从协助整理办公办文资料到撰写报告和会务筹备,每一项任务都让我体会到检察工作的严谨细致。这里的每一通电话、每一份材料都关乎法律尊严。在这里,我见证了法律程序的规范运行,感受到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之重。
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我的办公办文能力,更让我对法治精神有了深刻理解,也坚定了我投身法律事业的决心,期待未来能真正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一员,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正义之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湘阴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持续推动湘阴籍在校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们,在基层检察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责编:陶江云
一审:陶江云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