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间“较真”的日与夜 ——市中心医院模拟CT定位质控背后的故事
2025-08-19 12:35:28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姜红玉 | 作者:唐颖 王伟 阳媚 | 点击量:5697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唐颖 王 伟 阳 媚)

专家们调试CT定位设备。

8月8日,骄阳似火,热浪翻涌。市中心医院东院CT模拟定位机房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精密“校准战”刚刚落幕。经过连续6小时紧急质控调试,关乎数十名肿瘤患者放疗计划的关键设备——CT模拟定位机精准复位,为后续精准放疗铺平道路。闷热的机房内,东院放疗中心副主任杨程额角汗珠清晰可见,他与省肿瘤医院对口帮扶专家姚伟、杨洋紧盯着屏幕:水模体扫描图像显示,关键CT值稳定在0±3HU的精准范围。这一刻,凝结了团队4日抢修心血,也让紧绷的空气透出一丝轻松。

一毫米的较真

从“能治疗”到“精准治”

“放疗精度以毫米计,模拟CT定位就是这‘毫米级精准’的源头。”杨程手持校准尺,一丝不苟测量激光定位线与模体标记点的细微偏差。他解释:“激光灯哪怕偏移1毫米,治疗阶段误差可能被放大,对患者而言意味着肿瘤残留风险。”

模拟CT定位绝非普通“拍片”,它如同为放疗绘制三维“作战地图”:通过高分辨率断层扫描清晰勾勒肿瘤与周围要害器官的空间关系,为医生精确“圈定”打击目标提供核心依据。配合个性化固定装置和体位验证,患者每次治疗体位误差严格控制在2毫米内。而反映组织密度的精准CT值,更是放疗计划系统计算射线衰减、确保剂量分布精准的核心参数。“诊断CT看‘有没有病’,模拟CT求‘怎么治得准’。”省肿瘤医院放射物理专家姚伟强调,模拟CT必须同步满足空间分辨率、体位重复性和定位标记清晰度三大硬指标,“那三条形成‘十字靶心’的红色激光线,是放疗射线精确命中目标的生命线,开机校准误差必须严控在1毫米内。”

一组数据的坚守

质控表里的生命重量

“水模CT值达标,激光定位误差0.8mm,图像层厚误差0.1mm,均匀性、分辨率合格……”省肿瘤医院放疗技术专家杨洋在质控记录本上逐项勾选。这张表格里的每项数据,承载着患者生命安危,是精准放疗的“安全阀”。

质控的精髓在于对动态细节的极致把控。“床面移动时激光会不会‘跑偏’?图像几何结构是否失真?”杨程指着扫描床导轨说。团队创新采用“动态校准法”,模拟患者治疗时床面移动轨迹,实时监控激光偏差,确保全程精度可控。面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复杂情况,他们通过精细调整扫描参数、应用迭代重建算法,有效抑制伪影干扰,为精准计划扫清障碍。

一群人的接力

让精准放疗扎根基层

“过去遇复杂病例,常需将影像资料送省级医院会诊;如今,专家带着技术‘沉’到了我们身边。”杨程感慨道。作为对口帮扶重点项目,模拟定位CT质控技术的本土化传递,正悄然提升邵阳地区放疗水平。如今,该院年轻技师已能独立完成全套标准化质控流程:清晨开机校准激光定位、扫描前核查患者固定装置与标记点、扫描后排查图像运动伪影……严谨规范已内化为日常习惯。

随着最后一组质控数据录入系统(各项参数均符合国家《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设备重新进入待命状态。候诊患者或许不知这精密校准背后的故事,但终将通过更精准的治疗效果,感受到放疗“守门人”对“毫米级精准”的执着。这群医者以质控为笔,在精准放疗宏图上落下关键“点睛”之笔——他们守护的不仅是设备参数,更是肿瘤患者对生的期盼,用毫米级坚持丈量对生命的敬畏,为提升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筑牢根基。

责编:姜红玉

一审:姜红玉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