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文科)“感谢法官,感谢法官,帮我们追回了这笔欠款,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近日,永定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收到一面锦旗,鲜红的缎面上“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烫金大字,承载着申请执行人对执行干警的诚挚谢意。
恶意转移名下财产,拒不执行“金蝉脱壳”
事情要从2023年说起,2023年至2024年间,周某某陆续向申请执行人三人借款共计70万余元,但并未按照约定期限履行还款义务,多次催讨无果后,三人将周某某诉至永定区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还款协议。
法院调解书已生效,周某某却玩起了“人间蒸发”:电话不接、传唤不到、财产报告更是石沉大海。执行干警调查发现,其名下两套关键房产早已 “金蝉脱壳”——2024年5月,调解书生效后短短几天内,一套位于崇文办事处某小区内的房屋被火速变卖过户,另一套位于官黎坪的住宅也完成了转移登记。
“刚判完就急吼吼卖房,卖房的钱一分没还债?这摆明了是恶意转移财产!” 经调查,周某某名下银行账户余额更是寥寥无几,账户里的8000余元扣划后已按比例分配给三名申请执行人,但是对于70多万元的债务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执行干警断定:“这个人显然在恶意规避执行!”
“拒执罪”利剑出鞘,悬赏令震动亲友圈
对付这样的“硬骨头”,常规执行手段已然失效。执行干警决定“亮剑”:他仔细收集房产交易记录、银行流水等证据,整理成《涉嫌拒执犯罪证据清单》。2024年12月,法院依据《刑法》第313条,正式将周某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案件移送张家界市公安局永定分局,并明确告知周某某的亲属:“转移财产拒不执行已构成犯罪!再躲下去,等待他的将是牢狱之灾!”
光靠法律威慑还不够。2025年7月,永定区法院再出硬招。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渠道发布悬赏公告,发动社会力量搜寻周某某的下落及财产线索。这招效果立竿见影,周某某的亲友圈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打电话劝他:“别硬扛了,为这点钱坐牢不值当!”
姐姐抵押门面代偿,两年欠款终了结
在 “拒执罪” 的刑责威胁与悬赏令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下,周某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2025年7月,其亲姐姐主动联系法院:“我弟弟真是糊涂不懂法,现在终于知道怕了!我们认罚,我用名下两套门面做抵押,替他把钱还上!”
而周某某也在法官释法说理下,了解到自身违法行为的严重性,积极与三位申请执行人沟通,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周某某当场履行15万元,剩余款项分期进行履行,同时周某某姐姐以其名下两套门面为三位申请执行人债权做了抵押登记,其自身也为还三笔债权做了连带保证责任。自此,这场长达两年多的执行拉锯战就此圆满结束。
结案后,申请执行人特地送来锦旗表达感谢。对于法院而言,案件的审结并非终点,更意味着普法宣传与机制完善的新起点。执行干警首先结合此案,向所有心存侥幸的 “老赖” 敲响警钟:“‘拒执罪’绝非吓唬人的‘纸老虎’!像这样转移财产、玩失踪逃避执行,确实可能构成犯罪、面临牢狱之灾。法律既保护债权人的正当权益,也鼓励诚信之人主动解决问题。躲债最终只会害人害己,主动还钱才是正道!”
为了让更多人从中汲取教训,执行干警们将这起案例转化为“拒执罪警示教育”素材,通过走进社区开讲座、拍成普法短视频《向拒不申报财产说不!》等方式广泛传播;同时,还向银行、房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呼吁加强财产转移监管以堵住漏洞,从源头减少类似规避执行行为的发生。
“执行工作不仅是将判决书上的数字变成真金白银,更是在向全社会传递一个信号:规则必须遵守,判决必须执行!”永定区法院执行局吴新林局长总结道。“要让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清晰看到,当‘老赖’、对抗法律,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唯有法律的‘牙齿’足够坚硬,才能赢得群众的真正信服!”
责编:王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