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公安梳理 5 类高发诈骗案例 教您识破套路守好 “钱袋子”
2025-07-28 19:07:40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王辉 | 作者:陈嘉曼 | 点击量:5564         

​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 陈嘉曼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骗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群众财产安全持续受到威胁。为全力守护辖区群众的 “钱袋子”,桑植公安特意梳理了全县高发的 5 类典型诈骗案例,通过深入分析案件细节,总结实用反诈要点,提醒全县人民提高警惕、认清套路,共同筑牢反诈防护墙,让骗子无机可乘。

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警惕 “贴心服务” 背后的陷阱

案例回顾:今年上半年,澧源镇文明路社区的倪女士接到自称 “抖音客服” 的电话,对方称其开通了抖音直播会员,若不取消将每月自动扣费 800 元,一年需扣 9000 余元。倪女士信以为真,添加对方微信后,被引导通过视频聊天操作手机银行转账、下载陌生软件,并输入验证码、完成人脸认证。期间手机曾黑屏,后续她因手机没电关机,充电开机后才发现卡中 16 万元已被转走。

套路拆解:

以 “开通会员”“保险” 自动扣费为诱饵,引导受害人进入 “取消流程”;

添加社交账号后,以 “操作需要” 为由引导下载陌生软件,借机查看手机银行信息、窃取银行卡密码;

通过陌生软件控制受害人手机,诱导输入验证码、人脸识别,直接盗转存款。

警方提示:凡是自称客服以 “不取消会自动扣费” 为由,引导下载陌生软件、操作转账、索取密码或验证码的均为诈骗。如需确认,务必通过官方客服渠道咨询。

刷单返利类诈骗:从 “躺赚福利” 到 “血本无归”

案例回顾:澧源镇老观潭社区的邓先生被 “躺着轻松赚钱” 的广告吸引,添加对方微信后下载了陌生 APP。初期他每天刷单,第四天看到账户余额增加,便加大投资,甚至线下现金交易。十天后他想提现时,被客服告知 “操作错误导致余额冻结”,需缴纳 5 万余元解冻。此时邓先生才醒悟,15 万元已损失。

套路拆解:

以 “轻松赚钱” 为诱饵,通过虚假 APP 预设小额返利,让受害人看到 “收益”;

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营造 “投资越多、返利越高” 的虚假预期;

提现时以 “冻结” 为由要求缴费,随后关闭平台卷款跑路。

警方提示:任何要求垫资的 “刷单返利” 均为诈骗。勿信高额回报广告,不下载陌生 APP,不泄露银行卡信息。牢记 “天上不会掉馅饼”,求职或兼职需通过正规渠道。

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警惕 “权威部门” 来电

案例回顾:官地坪镇的小向在快手看到 “免费送玩具卡片” 的视频,扫码加入 QQ 群并填写个人信息。对方以 “未成年操作违规” 为由,称需告知派出所处理,还威胁要通知其父母和警察。小向被吓到后,在对方引导下接通 QQ 视频(对方穿带警察标识的制服),最终通过爷爷奶奶微信人脸识别向对方转账 3.9 万余元。

套路拆解:

以 “免费送礼品” 吸引未成年人,获取个人信息;

通过视频展示 “警服”“通缉令” 等,制造恐慌心理;

以 “解决问题” 为由,诱导受害人或其家人转账。

警方提示:公检法等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 办理案件。家长需引导孩子:不与陌生人视频通话,不泄露支付密码或验证码;遇威胁、恐吓时,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报警。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别让 “优惠” 变 “损失”

案例回顾:澧源镇文明路的陈女士收到 “启梦殿教育退费通知” 的彩信,点击附带链接后进入聊天界面。对方核对信息后,让她下载陌生 APP,称 “充值 500 元可退 650 元”。但后续申请退款时,对方以 “付款错误” 为由要求再次充值,还将她拉入群聊以发红包、游戏充值等方式继续诱导。最终她发现软件无法登录,2.7 万余元损失。

套路拆解:

以 “课程退费”“养老金退款” 等为由,引导点击陌生链接;

以 “充值返利” 为诱饵,在提现时编造 “操作错误”,要求充值解冻;

通过群聊持续诱导转账、购物,最后关闭平台携款跑路。

警方提示:此类诈骗核心是虚构 “退款”“理赔”,再设置条件诱导转账。群众需做到 “三不”:不脱离平台交易、不屏幕共享、不预付定金;接到 “退款” 通知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警惕网上贷款 “甜蜜陷阱”

案例回顾:尚某接到陌生电话询问借贷需求,在对方引导下下载陌生 APP 申请 3 万元贷款。提现时被提示 “银行卡异常、资金冻结”,需缴纳 5000 元认证金。此后对方又以 “账户休眠”“激活进度不足” 等理由,多次要求充值。最终尚某 4 次缴纳认证金后,3.5 万余元被骗走。

套路拆解:

以 “贷款”“代办信用卡” 为噱头,通过电话或广告吸引有资金需求的受害人;

引导下载陌生软件申请贷款,提现时以 “银行卡异常” 为由要求充值 “解冻”;

编造 “账户休眠”“激活需要” 等借口,持续诱导受害人充值。

警方提示:贷款需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勿轻信陌生电话、广告或社交软件推荐的 “网络贷款”。涉及索取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的均为诈骗。

桑植公安表示,电信诈骗虽手段多变,但核心均是通过 “诱惑”“恐吓” 等方式诱导转账。只要牢记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就能有效避免财产损失。

责编:王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