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筑牢地质灾害“防护堤” 守护群众安全“生命坝”
2025-07-23 16:51:40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姜红玉 | 作者:向 海 黄小川 宋三龙 | 点击量:9346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向 海  黄小川  宋三龙)绥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位于雪峰山脉与南岭交界地带。这里溪流纵横、植被丰茂,风光旖旎。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条件,也使其成为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高发区及湖南省暴雨中心之一。据统计,绥宁县年均降水量达1353毫米。过去2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2.5次较大规模的山洪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绥宁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防风险、排隐患、保安全”为核心,严格落实“四早三果断”要求,压实压紧各方责任,着力构建科学、全面、高效的地质灾害防御预警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构建严密责任体系,凝聚强大防控合力

绥宁县实行“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和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格局,确保每一处风险区域监管到位,有效推动了风险防控从单点治理向全域动态管控转变。

在资金保障方面,绥宁县财政积极统筹应急、移民、水利等部门资源,筹集资金2000万元,为应急处突提供坚实支持。2025年,全县专项投入500万元,顺利完成92个地质灾害“微治理”项目,消除了一批隐患点。同时,后盾帮扶单位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净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兼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刘中云介绍:“我们这里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一旦降雨量超过100毫米,便会收到预警短信。党员干部会立即赶赴隐患点,检查山体裂缝、移位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即刻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并第一时间向乡政府报告。”

二、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升科技支撑水平

绥宁县大力完善监测网络,整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公安、林业等部门监测设备,构建覆盖全县的多灾种监测预警体系。共配备监测、巡查员244名,在隐患点安装普适型监测设备105套,实现对隐患点动态变化的实时掌控。同时,为各乡镇应急办统一配发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确保极端情况下电力供应与通信畅通。

在现代科技应用方面,该县积极引入高分卫星、无人机、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和灾后评估的科技水平,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向科学化、智能化发展。

绥宁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数据异常,平台会自动通知相应隐患点的监测员,监测员会迅速赶赴现场排查险情,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三、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筑牢安全坚固屏障

为全面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突能力,绥宁县建立起常态化应急机制,从关键环节发力,夯实防汛救援物资基础,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该县深入开展“清零行动”,对全县24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296处山洪灾害点实施定期排查与动态巡查。针对每处隐患点建立详细档案,实行清单化管理和销号式整改,确保隐患及时有效处置。

在转移避险演练方面,绥宁每年组织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实战演练,实现所有隐患村全覆盖。通过常态化演练,使干部群众熟练掌握安全转移路线和避险场所位置,增强了自我防护与自救互救能力。

在物资储备方面,绥宁县构建县、乡、村三级储备体系,动态储备冲锋舟6艘、沙袋3.5万条等防汛物资,为应对突发灾害提供充足保障。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修订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统筹村(社区)基层力量,组建了17支乡(镇)级综合应急救援队和235支村(社区)级综合应急救援分队。这些队伍随时处于临阵待命状态,一旦洪涝灾情发生,能够迅速响应,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姜红玉

一审:姜红玉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