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杨霞)江永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南毗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交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北与广西灌阳县相邻,居民日常生活与广西群众往来频繁,贸易交流密切,区域食品安全紧密关联。为有效防范区域性风险,保障省际边界地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江永县以2024年11月永州市、桂林市、贺州市签订《食品安全跨区域协调治理合作框架协议》为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地缘相邻、产业相融、习俗相近的天然优势,创新“四联四共”工作机制,有效深化食品安全省际边界县跨区域联动共治,将行政边界线转化为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信息联通共享,构建协作基础。积极与富川、恭城、灌阳等毗邻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对接,以数据共享打破行政壁垒。一方面,建立食品安全跨区域信息互通平台,共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共享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目录、抽检数据、“你点我检”调查数据、投诉举报等信息。另一方面,各县明确联络人并建立联络通讯录,负责跨区域信息对接,实现食品安全舆情、突发事件、案件线索、许可证照、“红黑名单”等关键数据实时互通,为各县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食品跨区域流通动态、推动食品安全跨区域协作奠定良好基础。
风险联控共防,前移监管关口。一是强化风险监测。加大在肉类产品监管、食品运输监管、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农村食品监管和跨区域流通食品抽检等方面协同力度,强化问题线索动态监测和实时通报,促进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二是强化风险预警。对针对季节性风险(如夏季冷链食品污染、地方节令特色食品)、区域性隐患(如相邻地区农产品农残超标),同步开展针对性排查,发布风险提示。三是强化应急协作。联合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信息通报流程和溯源协作程序,确保跨区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快速响应、迅速应对。2025年春节前夕,富川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辖区内某超市从江永县桃川镇采购的猪肉无检疫检验证明,存在安全隐患,第一时间通报江永县市场监管部门,江永县市场监管部门随即开展调查处置,成功阻断问题产品扩散。
问题联商共研,破解监管难题。精准聚焦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痛点、堵点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定期开展交流座谈,会商研讨食品摊贩备案互认、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边界地带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区域性特色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跨区域案件协作、食品产业发展等共性难题,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势,并选取典型案件开展联合复盘分析,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明确下一步协作方向及工作举措,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线索移交、执法协助、案例分析、证据互认、信用联合惩戒等机制,有效提升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水平。2024年11月以来,江永县与毗邻县区共开展交流座谈5次,推动形成工作举措12项。
执法联动共治,形成震慑合力。围绕边界地带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摊点、食品批发市场等监管盲区和重点场所,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假劣肉制品等食品安全顽疾,江永县与毗邻县区积极推进“线索联排、执法联动、案件联办”,抽调精锐力量,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尤其是交界乡镇、集贸市场、农村超市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检查,对跨区域链条式违法实施“一案双查”。同时,建立案件协查绿色通道,在证据调取、调查取证、案件移送等环节实现无缝对接,确保联合执法行动高效运转。2024年11月中旬,江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恭城县市监部门通报信息,有广西籍人员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在江永县粗石江等地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江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响应,会同公安等部门立即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取缔三处无证生产柿饼的“黑窝点”。
2024年11月以来,江永县不断完善“四联四共”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与周边毗邻县区的食品安全治理协作,有效整治跨区域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推动区域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共谋发展,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的转变,切实守牢食品安全防线,推动地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左爽
一审:左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