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唐年华)
申请执行人急需治疗费陷入困境
被执行人无力偿还
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两难”局面如何迎来“共赢”结局?
“太感谢你了!胡法官,非常感谢你帮我联系把工程车卖出去,执行回来10多万,极大地解决了我目前的经济困难……”
近日,冷水滩法院灵活运用执行手段,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以物抵债”等量身定制的执行方案,让被执行人摆脱债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同时,执行法官帮助申请执行人将抵债的3辆工程车联系买受人,短期内处置好资产变现,申请执行人第一时间拿到了执行款10余万元。
遇阻——变现处置“执行难”
2022年3月,永州某混凝土有限公司需要对其所有的混凝土搅拌车进行年检,经人介绍,永州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临时雇佣周某从事水泥罐车罐体清理工作。2022年3月24日,周某在清理完水泥罐车的罐体,爬上罐车顶部拧盖板螺丝,不慎从槽罐车罐体上摔落受伤,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出院后周某将永州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永州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赔偿原告周某129545.15元。判决生效后,被告经营困难一直未给付原告赔偿款。执行立案后,执行局副局长胡东骄带领执行团队顶着炎炎烈日,先后6次驱车来到被执行人永州某混凝土有限公司所在地,进一步组织协商还款情况。经调查了解,该公司工程车属于特种设备,使用范围较窄,前期对其名下的工程车两次进行拍卖均流拍,且该公司已停止经营,该案一时陷入僵局。
转机——探寻执行“最优解”
“申请执行人急需这笔赔偿款用于继续治疗,被执行人已停止经营,需寻求执行工作最大同心圆……”执行法官深知,该起涉企执行事关企业发展,如若处理不当,不仅可能造成企业资产不能及时被盘活,更可能会导致企业彻底“躺平摆烂”,让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如何另寻突破口,促进赔偿款得到实际清偿?为此执行法官多次与双方分别沟通、查询走访了解情况。
多开几处方,多抓几服药,总能将事情解决好。由于申请执行人为村民,以物抵债也没多大用,被执行人已停止经营,执行法官“灵机一动”决定引入潜在买受人促进执行工作。
破局——以物抵债奔“共赢”
执行法官综合考虑到3辆工程车以物抵债交给申请执行人,存在变现难的问题,于是积极促成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买受人之间的顺利沟通。“用3辆工程车抵债,然后卖给买受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经过执行法官组织多轮磋商,最终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双方和解,达成以物抵债协议。执行法官帮助申请执行人联系买受人,将以物抵债的3辆工程车成功售出,高效率实现资产变现。买受人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当场给付了20000元定金给申请执行人,及时解决了申请执行人部分生活困难。“感谢法院没有简单的‘一封了之’,给了我们机会自救,这让我们更有信心还清债务!”被执行人永州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执行法官在面对难题时,拒绝机械办案,而是充分考虑当事人实际情况,通过柔性举措促和解,善意执行助力企业“输血”解困境,既为申请执行人守住了“钱袋子”,也为困难企业留下了“生命线”。该案顺利执结,不仅极大地缩短了财产的处置时间,维护了胜诉当事人权益,也最大程度上降低因处置造成的被执行人财产价值的贬损,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让被执行人得以“喘口气”,精准破局双向奔“共赢”。
法治护航发展,执行彰显温度。下一步,冷水滩法院将持续以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引领,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在每一个案件中传递司法温度,在每一次执结中兑现民生承诺,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责编:左爽
一审:左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