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劳模精神 奏响奋进之歌——永州市总工会举行学习宣传全国全省劳模表彰大会精神暨劳模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
2025-05-15 10:08:25          来源:永州市总工会 | 编辑:左爽 | 作者: | 点击量:6703         

报告会现场

5月13日下午,永州市总工会在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举行学习宣传全国全省劳模表彰大会精神暨劳模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天明出席并讲话,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乐家茂传达学习全国全省劳模表彰大会精神,5名新晋全国劳模和4名省劳模宣讲参加全国全省劳模表彰大会体会和成长成才故事,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江华高新区300余名职工现场聆听。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天明出席并讲话

宣讲中,9位劳模依次登台,用质朴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将各自从普通职工成长为行业标杆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全国劳模、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梅讲述“专注一片好膜,守护极致匠心”,分享自己从打工妹到“女膜王”的传奇人生;全国劳模、湖南兵器建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军品开发部机加主管刘光华以“匠心铸剑卅五载,矢志报国守初心”为主题,用热血诠释“军工报国”的铮铮誓言;全国先进工作者、祁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党委副书记、政委陈文生讲述“忠诚守护,铸就平安”,展现人民警察守护人民安宁的初心与使命……各位劳模的精彩宣讲,让在场的职工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赢得了阵阵掌声。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劳模为榜样,积极向劳模学习看齐,不断提升自己的敬业奉献意识,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久星说:“这次劳模宣讲活动,我更多的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劳模的工匠精神,特别是对每一件事钻研的那种执着,这是我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李天明指出,劳动模范是“干出新时代”的排头兵,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践行者,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劳动者见贤思齐。广大职工群众要以劳模为标杆,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在推动永州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劳模宣讲活动作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举措,广泛深入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创新宣讲形式和载体,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劳模精神深入人心,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州实践的磅礴力量。

现场合影

报告会精心设计制作了劳模风采展示廊,将9名参与宣讲劳模的大幅彩照和先进事迹印制在展板上,放置在通往报告厅的走廊旁,吸引参会职工驻足观看,充分体现对劳模的尊崇和敬意。报告会结束后,市总工会领导给参会职工发放慰问品,并参观了明意湖公司的生产车间和职工之家。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廖予,江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星辉,江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游海清,各县市区、管理区、经开区工会主要负责人参加报告会。

李洪梅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回首创业之路,开拓海外市场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面对语言不通的巨大阻碍,我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从零开始自学6门外语。从字母发音到流利谈判,每一个进步都凝结着无数的汗水。正是这份坚持,让明意湖集团的产品畅销68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全球30%的手机钢化膜市场份额,让“一片好膜供全球”的愿景成为现实。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只要怀揣梦想、奋勇拼搏,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

作为江华企业联合会会长,我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组织企业开展捐资助学、抗洪救灾、扶危济困等行动,累计捐款捐物近千万元;打造“创业帮扶品牌”,助力待业青年走上就业创业之路;发起“爱心家园”、“万企帮万村”、“儿童公益慈善”等公益项目,协助筹建永州市妇女儿童基金会,为欠发达地区妇女儿童送去希望;在2023年的中非妇女论坛上,分享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经验,为中非合作搭建桥梁。这些行动,不仅是对家乡的回馈,更是践行劳模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国劳动模范这一称号,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我将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深耕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我也将继续投身公益事业,传递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风尚蔚然成风。我愿以“女膜王”的坚韧与执着,锐意改革创新,积极建设家乡,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湖南制造的卓越魅力,用奋斗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华彩篇章!

刘光华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湖南兵器建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军品开发部机加主管,高级技师

坚守:从学徒到技能尖兵

1989年技校毕业走进建华厂时,车间轰鸣的机床声让我热血沸腾。可面对师傅递来的钢棒,我却接连崩断三把车刀。白天追着老师傅请教切削参数,晚上研读《机械加工工艺》,手掌被铁屑刮得伤痕累累仍咬牙坚持。1992年,一批淬硬零件任务让老师傅们犯难。我在车间三天三夜反复试验,首创“反向切削法”,用自制负前角刀具将公差控制在头发丝三分之一内。当质检员竖起大拇指时,我真正读懂了父亲说的"军工人的手就是尺子"。正是这份执着,让我从"打刀子"学徒成长为全国劳模范、省技能大师、湖湘工匠,先后荣获省政府、国务院特殊津贴。但最珍贵的,是同事们那句"有铁哥在,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

创新:毫厘之间铸匠心

2018年某型产品交付前夜,发射管突然无法装配。我赶到现场,伸手在管口内壁轻轻一探——0.03毫米的挤压变形,肉眼根本看不见。我徒手触诊后精准修整,保障顺利验收。面对年轻人询问,我说:“军工人的眼睛要像显微镜,手指要像传感器。”为攻克某零件合格率难题,12天昼夜攻关,设计出自动补偿装置,良品率从92%跃至99%,月产量翻五倍。装配班长老唐感慨:“你这‘铁哥’实至名归!”累计23项创新成果——普车增刀位、走心机工装改进、薄壁件加工法,创造效益过亿元。但最欣慰的,是看着改进工艺在全公司开花结果。

传承:匠心永续

2019年“刘光华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时,徒弟曾问:“数控时代为何还要手磨车刀?”我指着“勇担强军首责”的标语说:“机器替代不了匠人的判断,就像战士要熟悉枪械每个零件。”培养的徒弟中有2人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团队成为公司技术骨干。看着年轻人成长为岗位突击手,我深知工匠精神已薪火相传。此生无悔军工路。有人问:“在深山车间干一辈子值吗?”老师傅的话常在耳畔:“咱们造的零件,是要守护国土的。”每当阅兵式上铁甲雄师驶过,我知道那里跳动着我们打造的“中国心”。

陈文生

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祁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党委副书记、政委、一级警长

老所长的“警号之约”。2004年12月转业到警队报到那天,老所长将一副旧警号牌重重地拍进我掌心且语重心长地说:“2100警号,前主人在抓捕行动中牺牲了,你得带着它,把警察二字刻进自己骨子里”。要时刻牢记:军服保家卫国,警服守护烟火。从警22年以来,协助破获200多起刑事案件、参与400多起重大安保、出警处置900多起突发性事件、坚守8356个日夜,这副警号早已烙进我掌心焐热我胸膛。

受灾群众的“鸡蛋之情”。2017年祁阳洪灾,我背着82岁的王奶奶蹚过齐腰的洪水,她把兜里碎了壳的煮鸡蛋硬塞给我:“孩子,吃口热的再救人吧。”每当看到桌子上的鸡蛋便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一幕幕画面,其实所有民警的手里都有共同的印记:巡特警掌心的老茧,是常年握防暴枪磨出的“安全纹”;交警虎口的裂痕,是暴雨中推抛锚车留下的“勋章”。这些伤痕,比任何奖章都更耀眼。

青年民警的“警服之承”。从北京受奖回来,一位“00后”新警追上来问我:“陈政委,怎么才能像您一样成为劳模?”我摸着他的警服指着他肩章上的警花笑着说:“你今天巡逻时帮老人推轮椅过马路的视频,我在抖音刷到了,点赞量过万,做得很不错”,每一位民警为人民服务不仅要把‘为人民’三个字拍成短视频、“服务”二字写进朋友圈,更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在点点滴滴中积累。新时代劳模不是“孤勇者”,让我们大家都做成行万里路的“追光者”。

张晓岷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冷水滩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班组长

坚守与奉献是扎根一线的根基

这41年,我见证了企业从国营改制到民营腾飞,唯一不变的是生产线上那盏永远亮着的灯——那是产业工人对初心的守护。1984年刚进厂时,我在质检岗上拿着游标卡尺一毫米一毫米地测量线缆外径,那时就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2004年担任班长后,我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检查设备,下班最后一个离开车间,认真检查各台设备的安全生产情况。记得橡套电缆工艺改良期间,连续三个月泡在车间,终于让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创建了质检部后,我帮助公司拿下电线电缆强制性认证,实现长城标识、CCC标识从无到有。为了杜绝安全事故及质量事故的发生,我带领组员完成6次大规模电线电缆设备检修及试验,处理安全隐患375起。有人问我值不值得,我想说:当看到我们生产的矿用电缆拿到国家级安全证书,当发现通过设备检修为公司避免百万元损失时,所有的坚守都有了答案。

创新与担当是突破瓶颈的利刃

车间是创新的沃土,工人就是创新的主角。我参与研发的矿用电缆,一举获得由国家认证机构颁发的安全矿用电缆证书,近几年参与研发的一种耐高温光伏电缆、低烟无卤耐火阻燃电缆,获得发明专利10多项,为公司的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团队先后完成技术革新、QC项目成果上百项,主导的“高端家装电线生产工艺改进”项目,不仅将生产效率提高了15%,还降低了20%的能耗,每年为公司可新增产值1200万元、利润50余万元。

传承与使命是永续发展的薪火

“要激励青年人走技能报国之路”,总书记的嘱托在我带徒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我常对新员工说:“我手里的游标卡尺量得出尺寸,量不出责任。”这些年带出徒弟37名,现在都成了技术骨干。耐高温光伏电缆、低烟无卤耐火阻燃电缆的研发离不开这些年轻人的努力。看着年轻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更加坚信:工匠精神需要代际传递。如今公司推进新质生产力,我带头学习设备操作,和90后技术员组队攻关新一代的工艺控制——时代在变,但"传帮带"的传统不能丢。因为企业的未来,就藏在一代代工人交接的扳手与图纸之间。

王斌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宁远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制成车间运行大班长

以学为基,争当“业务尖兵”。“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是我的座右铭。从原料车间、烧车车间到制成车间,水泥生产线上的每一项业务、每一道流程我都了如指掌、倒背如流。“设备就像人,要听得懂他们的呼吸。”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公司引进智能机器人、自动包装机、自动插袋机、托盘水泥码垛机等先进设备,公司高层决定让我领头参与安装。我连续一个星期守在安装现场,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记录下386个关键参数,独创的“望闻问切”机械诊断法,让设备商工程师们都竖起大拇指。如今,先进的设备一出问题,只要我站在生产线上,就能快速找出问题并解决。这种经验来自于我三十年如一日的爱岗敬业和忘我追求。

以厂为家,铸就“实干先锋”。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车间同事说:“我与王斌十多年同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以厂为家,对工作高度负责。”2021年,车间要淘汰旧的磨机、推进技术改造升级,我主动承担项目后,连续一个月奋战在40℃的高温车间,上班时间深入一线与同事探讨问题,对工、人、机、料等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下班后搜集资料、反复对比,最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了磨机技术改造升级方案。完成技改后,车间电耗由常年32kW下降到27kW,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00万元,在集团湖南区域排名由“后劲”转向“标兵”。以厂为家,也意味着同时对家庭有所亏欠。记得有一年,我正在生产一线上赶工期,老婆急产、难产,是堂哥、堂弟用简陋的“肥料袋”搭了一个担架把我老婆送至卫生院,直到小孩出生第二天,我才带着熬夜工作后满脸疲惫的赶到医院才见到病床上的老婆和孩子。也正因为时常选择“大家”而舍“小家”,所以我对家人倍感亏欠。

匠心传承,只为“薪火相继”。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善于提升自己,更乐于帮助同事、帮助他人。在人才培养方面,“传艺不藏私”是我的育人信条,我带头开展“师带徒”活动,三十年的职业生涯,共带出600多个徒弟,其中大部分的徒弟都已经被作为优秀员工获得集团提拔、交流。2017年,莲花水泥被宁远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收购,旧厂很多年龄偏大的员工面临着失业的危机,我多次主动与新厂的管理层沟通协商,详细汇报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极力争取岗位。最终,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员工大部分都入职新厂。得知不用失业的那一刻,大家眼眶泛红,纷纷围在我身边说:“要不是王师傅,咱这把年纪,真不知道去哪儿找工作。”

黄润秋

2025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江永县松柏瑶族乡中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坚守初心,点亮瑶乡希望

2000年9月,18岁的我师范毕业后,来到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潮水村小学。破旧的教室、简陋的住所、用水的艰难,一度让我迷茫。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毅然决定留下,成为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公办教师,开启了扎根瑶乡教育的漫长征程。面对师资匮乏的困境,我勇挑一、二年级“全科老师”的重担。白天,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生动地传授知识;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坚持家访、辅导学生。为了学生,我常常数月无法回家。父母步行20多里山路来看我,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我虽满心愧疚,但从未动摇为孩子们坚守的信念。因为我明白,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我要用自己的微光,努力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创新赋能,绽放课堂活力

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同样需要创新的力量。为此,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将教学与农村生产相结合,在实践性操作中培养科学思维,在体验式学习中激发兴趣。当地芥菜种植广泛,我便想以此为切入点,把生物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其融入课程。然而,这一想法遭到了副校长和部分家长的坚决反对。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在学校劳动基地内开辟了一块“实验地”,带领感兴趣的学生亲手种植,一起观察种子发芽、记录生长数据、探讨病虫害防治,原本枯燥的生物知识在实践中变得鲜活起来。渐渐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来此打卡,实验地成了校园内最美的风景线。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教育,学生们的创新作品多次在县级比赛中获奖,教学成绩也始终稳居全县前列。

爱生助学,真情护航成长

我始终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顾词平同学因家庭变故变得孤僻消沉,我步行3小时山路家访,自掏腰包资助,帮他解决读书难题。如今,他也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传承着这份教育情怀。住院期间得知学生何扬辉受伤因家庭贫困不愿就医,我不顾自身病情,带他治疗并垫付费用,他深受触动,从此努力学习。面对辍学边缘的何明同学,我一次次深夜长谈,终于让他重拾信心,去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科技大学。25年来,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爱融化学生,用爱呵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梦想。我也记不清帮助过多少孩子,但看到他们走出大山后又选择返乡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我知道,这就是教育最温暖的传承。

肖白玲

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东安凤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起初,在农业审批建设方面我一窍不通,从流转山地、修路通电到盖厂房,每一步都困难重重。公司起步时,加上我才3个人,招人难,尤其是技术人才更难。我只能自己从养殖技术学起,再到销售、品牌打造。记得在长沙开拓销售渠道时,由于我们做高标准无抗养殖,成本高,很多客户不了解无抗养殖,谈50个客户才成功3个。直到和盒马合作,我们才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这些年,我们脚踏实地,先后获得“无抗产品”“有机产品”等多项认证。产品质量提升了,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广,和许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但我始终记得,作为一名新农人,不仅要追求企业发展,更要回馈社会。目前,公司80%的员工来自家乡,为当地妇女提供了稳定收入,让她们能兼顾家庭和工作。养鸡需要大量玉米,我们以种植包收的形式,带动南桥镇1000多户村民种玉米,稳定了农户收入。从原料种植到养殖,再到产品上桌,我们努力构建起完整、可持续的产业链。

如今,我们正全力投入东安鸡标准笼养实验,同时参与功能型鸡蛋团体标准的制定。我们希望东安鸡能成为蛋肉兼用的“全能选手”,为东安鸡预制菜产业提供优质土鸡,让“东安鸡蛋”走进更多家庭。我相信,这不仅能推动家乡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还能让更多人了解东安。

李学锋

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永州分公司IT系统维护技术员,高级工

扎根网络安全一线,用技术筑牢数字屏障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对网络安全有着浓厚兴趣。2021年加入中国电信,正逢公司数字化转型加速。我深知,网络安全是守护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防线。公司为我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平台,通过在“青云计划”等培训中系统的学习和实战的淬炼,我努力提升专业技能。白天研究攻防案例,晚上自学最新技术,高强度的锤炼让我在两年内快速成长,并斩获全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我和团队致力于技术创新。2023年,我主导完成了“基于威胁诱捕技术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上线以来,精准捕获攻击行为超过4.5万次,有效缩短了威胁响应时间。在实战中,我始终冲锋在前。近年来,我多次参与“湖湘杯”“铸网”等省级实网攻防演练,累计发现20余家单位的系统高危漏洞,及时提交修复方案,防范了关键服务设施被控的风险。

以赛促学锤炼技能,用荣誉诠释工匠精神

技术之路没有捷径,唯有不断精进。我把各类竞赛当作检验能力的“试金石”。去年,我在省职工技能大赛网络与信息安全赛项获得第二名,在湖南省首届“数智工匠”大赛中获得网络安全个人赛亚军和团队赛冠军,并有幸获评“中国电信集团工匠”、“湖南省技术能手”等称号。这些荣誉,既是认可,更是鞭策。网络安全无小事。三年来,我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12项国家级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实现了“零事故”。在处置永州公安、永州三医院等本地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时,通宵达旦分析溯源是常态。有同事问我:“这么拼,值得吗?”我的回答是:“每排除一个隐患,就可能避免一起灾难。这份守护,值得!”服务发展也是我的职责。我积极参与内部培训,分享安全知识。去年,我还带领团队研发了“永州电信终端助手”,将节能减排与安全防护相结合。用技术创造价值,是我不变的追求。

感恩奋进,续写新篇

今天站在这里,我满怀感恩。感谢组织提供的平台,让我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省劳模,我深知,荣誉是新的起点,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初心,深耕网络安全。紧跟技术前沿,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推动防护体系向更智能、更主动的方向升级。同时,做好“传帮带”,与团队共同成长,为公司和社会培养更多网络安全人才。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技术为盾,以创新为剑,共同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为家乡永州的发展,为湖南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张智玲

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道县道滋味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

从“职场精英”到“乡村振兴先锋”

作为曾在城市职场中崭露头角的精英,我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高效执行力,在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但内心深处对土地的热爱,让我毅然选择回归乡村,开启助农创业的新征程。初涉农产品销售领域,我遭遇了沉重打击。因缺乏农产品行业经验,首次帮果农卖脐橙就倒亏20000元。但职场中培养的坚韧与不服输精神,让我迅速调整状态,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开始深入钻研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与果农探讨施肥、打药、剪枝、套袋技术;向农户请教防虫、防灾、插秧、收割的经验;跟养殖户学习养鸡、养鸭、养羊的诀窍。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进山时车辆陷入沟里的无奈;选果时双手皮肤开裂的痛楚;收割时烈日晒脱了皮的伤感。我从未放弃,我用在职场锻炼出的专业素养,深入研究每一款农产品的源头,精准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同时,我将职场中的商业策略和运营经验融入农产品销售,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和营销手段的灵活运用,成功带动永州农产品销售额超千万,直接或间接带动老百姓就业超千人,实现五百余类农产品向商品的成功转化。

从“田间地头”到“电商课堂”

在深耕家乡农业发展的历程中,我深知农产品销售的痛点不仅在于市场开拓,更在于人才的缺乏。面对乡亲们渴望提升销售能力的迫切需求,我充分发挥自身在宣传策划、电商运营等领域的专长,开展免费的农产品销售培训。从平台运营规则到直播带货技巧,从产品包装策划到品牌营销推广,毫无保留地分享每一个关键知识点。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永州市累计培训电商达人4000余名,成功培育农产品带货主播1000多名,为家乡电商人才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先后被聘为“湖南省青年创业导师”“永州党校师资库讲师”“湖南省人社厅师资讲师”。

从“网络小白”到“三农网红”

四年前,怀揣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毅然投身短视频与直播领域。从注册账号、学习拍摄剪辑,到构思脚本、尝试出镜,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初期作品无人问津,镜头前的紧张与生涩,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小白”的艰难。为了快速成长,我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白天扎根田间地头,捕捉最真实的三农素材;夜晚熬夜钻研热门视频,分析爆款逻辑,反复打磨文案与拍摄技巧。2020年至今,我累计创作超千条短视频,在不断试错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从画面构图到剧情编排,从语言表达到底色渲染,每一个细节都倾注心血,逐步塑造出“智玲带你走道县”的鲜明个人IP。(供稿:永州市总工会)

责编:左爽

一审:左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永州市总工会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