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何志华 柏姣)当省市级医院判定“晚期肺癌伴全身转移、Ⅰ型呼吸衰竭,治疗意义不大”时,43岁的李先生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回到宁远县中医医院肿瘤科。在这里,一场与死神的博弈悄然展开——从卧床吸氧、体力评分4分的“临终状态”,到如今脱氧后活动自如、体力评分1分的“正常人生活”,宁远县中医医院肿瘤科团队用精准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造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奇迹。
被判“死刑”的绝望:省市级医院放弃,生命垂危返乡
2025年2月,李先生因“反复咳嗽4月,气促1月”辗转永州市、郴州市、广州市、长沙市等多家三甲医院,考虑“右肺恶性肿瘤并双肺、淋巴结、骨转移,癌性淋巴管炎,Ⅰ型呼吸衰竭”。由于患者合并冠心病PCI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等复杂基础疾病,且肺部病灶位置穿刺风险极高,外院认为“生存希望渺茫”,建议姑息治疗。
2月21日,奄奄一息的李先生被救护车送回宁远,此时他端坐呼吸,血氧饱和度仅82%,生化检查显示多器官功能受损,被家属视为“最后的生命归途”。
破局:冒风险穿刺确诊,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
面对“几乎不可能”的挑战,肿瘤科主任邓湘生带领团队立下决心:“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为患者拼尽全力!”
• 生死一线的精准诊断:3月11日,在CT引导下,团队克服患者严重缺氧、肺血管受累的高风险,成功完成右肺肿块穿刺活检,确诊“低分化腺癌”,为后续治疗锚定方向。
• 多维度治疗组合拳:
1. 西医精准打击:针对基因检测结果,4月9日启用克唑替尼靶向治疗,同时抗凝、纠正呼吸衰竭、控制感染;
2. 中医扶正固本:副主任医师何志华辨证施治,开具“益气养阴、解毒散结”中药汤剂,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消水贴、镇痛贴、扶正贴)、艾灸宣通肺络,调节免疫微环境;
3 全程生命支持:经鼻高流量氧疗、胸腔引流、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逐步扭转呼吸衰竭与多器官功能紊乱。
奇迹绽放:从“卧床吸氧”到“生活自理”的90天蜕变
治疗过程中,生命的希望之光渐次点亮:
• 第1周:气促缓解,可半卧位休息,血氧稳定在92%以上;
• 第4周:脱离高流量吸氧,能独立进食,体力评分从4分(完全卧床)升至2分(生活部分自理);
• 第12周:5月10日复查肺部CT显示“双肺病灶明显消散”,体力评分恢复至1分,可自主行走、料理家务,如常人般生活。
“现在每天能去公园散步,还能帮家里做饭,真的感谢宁远县中医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李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专家视角:不放弃任何生命,县级医院也能创造肿瘤治疗奇迹
邓湘生指出:“晚期肿瘤并非‘不治之症’,关键在于‘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本例患者的成功,得益于三点突破:其一,克服外院认为‘无法穿刺’的禁忌,为靶向治疗奠定病理基础;其二,中西医结合既‘攻瘤’又‘扶正’,改善患者耐受度;其三,全程精细化管理,从危急重症抢救到居家康复指导环环相扣。”
他特别强调:“基层医院不应是肿瘤治疗的‘终点’,只要有责任心与专业技术,晚期患者也能获得高质量生存。我们始终坚信,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结语:生命至上,基层医疗书写抗癌新篇章
李先生的故事,是宁远县中医医院肿瘤科“不抛弃、不放弃”的缩影。科室以医疗服务提升年为契机,始终秉承“中西协同、精准抗癌”理念,针对晚期肿瘤患者推行“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让曾经被大医院“判死刑”的患者,在县级医院重获新生。
正如病房里患者亲手栽种的绿植般,生命的顽强与医者的信念交织成歌——在这里,“晚期”不是终点,而是新希望的起点。
宁远县中医医院肿瘤科咨询电话0746-7238872
责编:左爽
一审:左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