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杨月 范质惠)近日,一个矛盾尖锐、调解艰难的农民工讨薪系列案,成为了检验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试金石”。
微信群里的一张工资表,牵出四年积怨
2022年至2024年,8名农民工受雇于某挖沙船经营者,在资江水域从事采砂作业,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工资却屡遭拖欠。2024年1月,船主在微信群中发出一份《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未付工资表》,承诺尽快结清,但此后依旧杳无音信。8名农民工多次讨要无果,无奈于2025年3月21日向益阳市赫山区法院提起诉讼。
“砂石行情连年下滑,采砂成本越来越高,我实在是拿不出钱!”庭前电话沟通时,被告连连诉苦。而原告方情绪激动:“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指望着这笔钱,再拖下去日子怎么过?”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触即发。
28天!法官与时间的赛跑
案件分到法官张欣后,她翻阅卷宗,心头焦虑:“8名农民工的欠薪总额达56万元,涉及数百个工时核算,且双方对具体金额争议极大。更棘手的是,被告经营困难,判决后恐将面临‘执行难’,而这些薪酬又是农民工生计所系,一刻也拖不起。”
庭前会议上,双方提交的证据:泛黄的考勤手写本、残缺的采砂单据、零散的微信聊天记录......足足铺满整张会议桌。
“这些证据零碎、数据复杂,但每一张纸背后都是老百姓的期盼。”张欣与团队“钉”在办公室,将材料逐项比对,最终厘清8人实际工时,并测算出被告应付薪资。
事实清楚了,调解却陷入僵局。被告哽咽道:“不是不想给,去年汛期船被冲毁,维修费掏空了家底。”原告们闻言更激愤:“你难?我们拖家带口恰西北风就不难?”“白纸黑字写着欠我们56万,拖了几年了!你们开船的时候风光,现在来跟我们比谁更难吗!”
“既要护住劳动者的‘血汗钱’,也要给企业留一线生机。”张欣一面劝解农民工:“企业不能倒,倒了更难拿回钱,让船老板想办法,我们法院保证会敦促他尽快将钱给到各位!”一面督促被告:“农民工跟你吃苦两年,不能寒了人心!之前已经打过一张‘白条’,法院绝不容许再出现一张‘法律白条’,一定要真金白银的兑现才行!”。
“薪”结解了,心结也开了
庭前会议一开就是一上午,唇枪舌剑的双方渐渐在张欣的劝慰下冷静下来,重新回到调解的正轨上,最终双方对付款金额和时间达成一致意见。临走时,张欣向被告再次强调一定要按照约定将工资给到位,不然将彻底失去农民工兄弟的信任。
2025年4月18日,被告开庭前将56万元全部交付给8名原告,并将另外没有起诉的农民工的26.3万元也一并在法官见证下给付。一名农民工红了眼眶:“这笔钱等了三年,没想到法院一个月不到把钱给我们要回来了。”被告也长舒一口气:“法官虽然给了我压力,但也让我更冷静地处理这些纠纷,也考虑了企业的实际困难,往后踏踏实实经营,再不欠良心债!” 挖砂船农民工讨薪系列案在开庭前以原告撤回起诉圆满结案。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原告代理律师感慨,“多亏了承办法官‘如我在诉’的情怀,群众胜诉权益才能真正实现。”
一纸裁定,法润无声。五一收假第一天,8名原告为法官送来锦旗,“薪火相传护民生,法理交融平纠纷”璀璨生辉,本案的审判工作托起的是8个家庭的生计,更亮出了法院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范本。
责编:杨绍银
一审:杨绍银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