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田盛)近日,永定区人民法院茅岩河人民法庭与茅岩河司法所紧密联动,成功调解一起房屋纠纷,让当事人握手言和,重续亲情纽带。
据悉,王某夫妇在茅岩河镇村子共同生活十余年。2022 年,王某丈夫病逝后,王某外出打工,其小叔子李某随后住进了王某夫妇曾居住的房屋。前不久王某返乡发现此情况,双方发生激烈争吵。此后,王某、李某在司法所多次调解,但每次调解后总有一方反悔。无奈之下,茅岩河司法所王所长致电茅岩河法庭,希望法庭出面共同调解并出具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双方权利义务 。
调解初期,王某、李某意见分歧严重,互不相让。法庭负责人经走访了解到,在王某丈夫去世前,二人逢年过节常有往来,关系融洽,当前的矛盾主要源于沟通不畅引发的误会,双方亲情尚未完全破裂。
为化解矛盾,法庭负责人采用 “背对背” 调解方式,分别倾听二人想法和诉求。王某表示因丈夫去世,对房屋已无留恋,只因李某无理占用而 “憋气”,提出李某给付 2 万元补偿款后便放弃房屋所有权利;李某则称因家中经济困难、需抚养两个孩子,实在无力支付高额补偿,但愿意给付一定金额。
随后,茅岩河法庭与司法所共同组织双方 “面对面” 沟通。法庭负责人与司法所所长围绕争议焦点,通过讲人情、摆事实、释法理等方式,缓和双方紧张情绪,并引导二人互谅互让。经过多轮耐心疏导劝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李某给付王某 1.8 万元补偿款,王某放弃房屋所有权利。二人签订调解笔录并握手言和,该纠纷得以圆满化解,避免了后续诉讼。
此次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有效化解民事纠纷,更修复了家庭亲情,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近年来,永定区人民法院积极构建 “法庭 + N” 模式,主动加强与镇政府、司法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致力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下一步,永定区人民法院将持续践行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以情、以法、用心解纷止争,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责编:王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