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羊楼司镇:综治中心+“群英” 一站解纷止争
2025-04-22 09:52:47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陶江云 | 作者:苏栋华 | 点击量:11662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苏栋华)清晨的湘北小镇雾气未散,临湘市羊楼司镇综治中心的“群英调解室”已热闹起来。黄金村村民吴某英捂着胳膊上的淤青和邻居杨某才争得面红耳赤:“菜地是我家祖辈种的,凭啥让给你?”“你打人还有理了?”值班调解员迅速上前将两人分开,登记信息后,一个电话打向黄金村。不到二十分钟,村支书沈洪涛带着两名“群英”匆匆推门而入,这场因三尺菜地引发的纠纷,成为检验羊楼司镇综治中心+“群英”实战化的“试金石”。

在107国道旁一处占地480平方米的“矛盾终点站”内,羊楼司镇综治中心与司法所、派出所人员常驻一体化办公,采取随叫随到入驻的方式,将镇域内14个职能部门“拧成一股绳”,群众接待室、群英调解室等六大功能室内每日专人值守,墙上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全镇2200个监控画面,织就一张“人防+技防”的安全网。

“化解矛盾不能光凭嘴说,得用脚步量出真相。”受理吴杨纠纷当日,“群英”调解团队便直奔黄金村,走访争议菜地周边的12户村民,查阅泛黄的土地台账,发现这块4.2平方米的地界权属已模糊三代人。“既然两家都觉得自己占理,我们就请‘裁判团’来断是非。”

三天后的调解会上,司法所干部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自然资源所技术员展示测绘图纸,5名由乡贤、退休老干部组成的“群英”则用乡音劝和:“古有‘六尺巷’,今有‘让菜园’,邻里情可比几棵白菜金贵哩!”经过三小时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杨某才赔偿6000元医药费,菜地重新划界,签完字,两家人被请到“解纷茶室”,就着一壶老姜茶解开了心结。

这样的“综治中心+群英断是非”场景,在羊楼司镇已成常态。该镇将75名专业调解员与186名老党员、老干部等“民间智库”编入21支调解队,形成“镇综治中心吹哨、多部门报到、群英共评议”的联调机制。在30平方米的调解大厅里,每周都有这样的“会诊”:法律顾问解读政策,乡贤讲述“和合文化”,村干部则用“土办法”算清“人情账”。

“现在连娃娃都知道,有矛盾去综治中心‘喝茶’。”村民口中的“喝茶”,指的是中心推行的“一站式”服务。翻开3月值班日志,37条群众来访记录后均附有办结评价,其中29条标注“满意”。中心实行首接负责制,哪怕深夜敲门,值班员也须全程跟踪至矛盾化解。这种“家门口的解法”成效显著——自2024年综治中心运行以来,该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2%,98.6%的纠纷在村组层面化解。

暮色渐深,综治中心一楼的群众接待室仍亮着灯。平安法治和应急管理办负责人刚送走因宅基地闹别扭的李家兄弟,又在准备下周的普法课堂。“把法理、道理、情理讲透,人心就通了。”他说。与此同时,一楼监控大屏上,21支巡逻队的红马甲正穿梭在乡间小道,宛若跳动的平安符。

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从“无人管”到“一站解”,羊楼司镇用“综治中心+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写下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正如羊楼司镇党委书记所言:“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群众自己书写的答案里。”

责编:陶江云

一审:陶江云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