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突出”打基础 推动社矫工作上水平
2025-04-09 10:59:39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左爽 | 作者:杨志刚 | 点击量:6296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杨志刚​)近年来,祁阳市司法局坚持“三个突出”谋划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接得进、管得住、矫得好”的预期目标,从未发生因脱漏管导致的重新犯罪现象,连续四年被省司法厅评为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

一、突出重点早谋划。“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到年初有谋划,全年有目标。在总结过往好的、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又要对标先进找出自身的差距和短板,认真剖析问题根源,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结合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制订工作方案,要年年有创新,有侧重,有亮点,同时要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比如近年我们的智慧矫正建设、矫正中心规范运行和社区矫正档案规范管理等工作,敢于创先,早定谋划,早汇报,领导早重视,工作早着手,先后三次承办现场会,其中两次全省现场会,一次全市现场会。

二、突出制度机制抓规范。一是严把接收关。从严做好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工作,明确调查工作流程,坚持实地走访调查,深入当事人所在的村(社区)、工作单位、学校、家庭等,了解评估对象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平时表现、邻里关系、犯罪记录、社区监管帮扶条件等,认真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为评估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出具的每一份调查评估意见有理有据、客观公正。二是严把定位关。以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智慧矫正系统和智能应用设备,结合手机APP、电子腕带和移动指纹考勤机等定位设备,对在册的300多名矫正对象100%准确定位,并及时对定位异常、行为异常和越界等现象预警警报。三是严把核查关。全面推行信息化核查日记制,由矫正中心和司法所专职工作人员每日登录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及时查看预警警报,对越界警告、人机分离、行为异常、定位异常和违规签到等社区矫正对象违反日常管理的情形进行信息化核查。发现异常情况,要求司法所必须在48小时处理完毕,对越界和疑似脱管的,立即组织查找和实地查访,并严格按规定处理到位,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去年,共开展实地核查230人次、训诫29人次、警告36人次、撤销缓刑3人,收监执行4人。四是严把督查关。每天安排专人对各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信息化督查,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分,同时列为重点跟踪管控对象,建立相关台账。

三、突出教育帮扶促回归。一是建好公益劳动基地。签好“一书一簿”。与德辉农庄、敬老院、环卫所等单位签订《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实《矫正对象公益劳动记录簿》,由司法所所长具体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进行如实记录。落实“两项制度”,即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考核制度。采取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制宜,既发挥矫正对象的优势特长,又有利于他们改造转化。二是坚持定期走访制度。对每位社区矫正对象按规定进行定期走访,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去年年共走访慰问特困社矫对象12名,发放慰问金1.2万元。同时,对有就业、创业或技能培训意向的社矫对象,我们积极协调人社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认真做好跟踪回访,去年共培训200余人次。三是抓实道德法治教育。开展《社区矫正法》《刑法》《民法典》等专门学习班6场次,培训社区矫正对象500余人次。扎实推广“1313”教育矫正模式,精准实施分类教育,借助在矫通 “空中课堂”、自助教育终端线上教育、“VR”沉浸式教育、线下个别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提升分类教育的精准度,帮助矫正对象尽早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责编:左爽

一审:左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