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龙塘 谢波)涟源市龙塘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方法路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统领作用,构建党建引领“三长制”与“龙塘睦”的“一体两翼”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立健全调解平台
搞好阵地建设,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制度、有台账”的标准,依托司法所牵头“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面整合平安建设组、信访组、派出所、安平法庭等资源,设立“龙塘睦”镇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并打造“睦文化墙”。37个村(社区)设立调解室并与“三长制”合署办公,对6个党建示范村进行升级改造,将相关制度上墙,营造调解氛围,打造村级示范调解室,以点带面,实现镇村两级“龙塘睦”调解平台全覆盖。明确调解规范与流程,镇级“龙塘睦”按照“受理一次,负责到底”的原则,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管理办法,推动矛盾纠纷“登记、受理、调查、调解、结案、回访、归档”7个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村级“龙塘睦”平台按照“接谈、登记、受理、组件专班调处、调查与处理、资料完善与汇总”的流程开展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做到进展清楚、责任明确、全程记录,实现群众诉求反映、矛盾纠纷化解“一扇门进出、一揽子调处”。
构建完善调解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龙塘睦”“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由党委书记、镇长或党委专职副书记半月召集一次,与信访联席会议整合,或单独召开。建立排查预警机制,利用村(社区)矛盾纠纷信息上报平台、当事人自主申报、12345工单分派、热线电话接听处置等途径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实行联动联调机制,对来自上级批办、镇主要领导接访、信访组对接、排查发现、12345市长热线接听、110非警务警情转接、村(社区)上交等案子进行分流转办,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相衔接。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出台《龙塘镇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实施细则》,明确专职调解员“个案奖励”分类和标准,将矛盾纠纷分为简易矛盾纠纷、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疑难纠纷和重大矛盾纠纷四个等级进行奖励。
选优配强调解队伍
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调解机构,以镇专职调解员为基础,实行“三三”调解工作制。镇专职调解员分成两组开展工作,第一组由龙凤鸣、谭田胜组成,主要负责南风群工站各村(社区)及龙塘群工站部分村(社区)在内的18个村(社区)矛盾纠纷的化解,第二组由张和生、张勇彪组成,主要负责珠梅群工站各村及龙塘群工站部分村(社区)在内的19个村(社区)矛盾纠纷的化解。在配齐配强专职人民调解员的同时,还充分吸纳“三长”“五老人员”、退休职工、老书记、“法律明白人”等在当地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员,培育“龙塘睦”调解“土专家”队伍,推动调解员队伍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发生矛盾纠纷时,村调解委、驻村干部、联村领导三方迅速赶到现场控制事态发展,在矛盾纠纷发生后,三天内组织调解,由村(居)党支部书记牵头组织村调解委员会进行初次调解;若调解不成功,交由驻村干部牵头,于3天内组织第二次调解;若调解再不成功,交由联村领导,于3天内组织第三次调解。村(社区)调解三次后才能将调解不成功的矛盾纠纷向镇调委会移交,镇调委会收到村移送的矛盾纠纷后,按照分工及有利于矛盾调解原则,安排专职调解员实地调查、组织调解,力促80%的矛盾化解在村级,20%的矛盾化解在乡镇,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据统计,2025年以来,龙塘镇“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6件,矛盾化解率达90.6%。该镇表示,接下来将结合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开展调解员培训、推进各村(社区)案库建立等工作,让“龙塘睦”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逐步成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利益协调、权益保障、解决矛盾纠纷和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方式,持续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水平、减少信访总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王彩英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